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开战第一年(1/2)

有英国不断派往法国的登陆部队,俄军在东线拼命进攻,法国终于撑住了岌岌可危的防线,德军从巴黎近郊撤退了。

此时已经集结了30个师的英军,已经出现在德军侧翼,法军也集中了大量后备军准备反攻。

没人能想到,德军后撤会给俄军带来一场灾难。

因为德军秘密后撤,突然将30个师从前线抽调,通过高效的德国铁路系统运到东线,联合已经在俄军侧翼部署的奥军主力,切断了2个俄国集团军的退路。一场凌厉的歼灭战,让俄国损失了2个集团军,50万人。

战后法国总参谋长霞飞向沙皇致电慰问和感谢,沙皇回答‘俄国人很高兴为盟友做出了牺牲’,没有这两个俄国集团军的不断突击,德军在东线部署的10个师如果能抽调去西线,后果难以预料。当时的景象,让双方都以为哪怕对手再多一个师,战线恐怕就会崩溃。

霞飞是这场战争爆发后紧急任命的,因为当时法军后撤中显然混乱,上下一片惊慌。赏识霞飞的陆军部长及时提议,霞飞得以上任。上任后用近乎麻木冷酷的意志,带着濒临崩溃的法军死守防线。最危急的时候,巴黎只剩下一条通往奥尔良的铁路保持畅通,他也没有放弃。

唯一的失误是,德军撤退的时候,他没有孤注一掷发动攻势,让德军不但从容的退出战场,而且还抽调精锐兵力去了东线。这给俄军带来了灾难,一直跟奥军作战的俄军,没想到突然就上了强度。在东线大开大合的机动作战中,俄军靠着更勇猛的气势和对奥地利人的心理优势占据上风,德军突然杀到,让他们猝不及防,跟德军相比,无论在训练水平还是野战能力上,俄军都占绝对下风,这不怪他们,只怪对手是德军。

沙皇虽然嘴上说很高兴为盟友做出了牺牲,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据说直到开战最后一刻,沙皇都在犹豫,不想把几百万人送上战场,一直坚持不想做刽子手。俄国贵族的道德水平还是能跟欧洲贵族保持一致的,只是信用上稍有不如。真的心狠手辣,俄国或许还能撑很多年,因为后来颠覆了沙皇政权的那批人,现在被沙皇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拿着沙皇给的津贴在当地甚至能雇得起佣人,生活惬意的同时,不断写文章发去欧洲的报纸上批评沙皇政权。后来沙皇倒台,这些人没给沙皇任何机会,直接屠了沙皇一家,他们可不讲贵族式的温情,他们更知道什么叫做你死我活的斗争!

开战一个月过去了,德军从全面进攻,再到退守转入防御,接着调动兵力吃掉了侵入东线的50万俄军,战术上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但战略上陷入了被动,计划仅用四十二天时间,完成从动员、部署军队到消灭法军的计划破产,现在不得不面对他们战前最害怕的两线作战的窘境。

西线德军转入防守,被迫进入到原本应该在打败法国之后才进行的东线战役,因为再不动手,他的盟友奥匈可能就要崩溃了。

俄军损失了50万人,打击自然沉重,因为这可是战前现役的100万军队中的一半。可后备兵员正在源源不断集结起来,现在是到了拼后备力量的时候。

此时德国别说对比俄国,就算对比人口比他少一半的法国,也并不占优势。

义务兵役制确实能把所有男人都送上战场,可训练水平决定他们是杀人的屠夫还是待宰的羔羊。战争前,各国都疯狂训练本国人民,这一点上最早施行义务兵役制的德国并没有做的最好。德国追求的是一支能够高效机动的精锐力量,所以训练水平是最高的,可数量却不是最大的。各国受训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例差别很大,最高的是法国的0.75%,其次是德国的0.47%,意大利的0.37%,连俄国都有0.35%之多,而最拉跨的就是德国的盟友奥匈,它只有0.29%,只比不实行义务兵役制的英国要强一些。

这些受训人口,未必能让预备役成为一支高效的主力部队,但以这些受训人口为基础,却能保证军队是一支军队,保证的是下限。

法国为什么最高,是因为他要用劣势的人口维持一支可以跟德国对等的预备役规模,这次能够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下靠着巨大的牺牲守住巴黎,证明了花费巨额军费,为此不惜放弃列强之间的海军竞赛的方案是有价值的。而德国却一边进行陆军建设,一边花费高昂的代价跟英国进行海军竞赛,如果德国能将后备力量提高到跟法国同一水平,在进攻巴黎的时候,或许不至于因为兵力不足最后不得不撤退。

战争第二个月,已经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了,各方都进入了调整期。大步后撤的德军,退到了马恩河、索姆河以东固守,此时还借助了法国人修建的法兰西壁垒。经过修改,这些设施完备的要塞防线,拥有了正面法国的火力。

法国的军事调动,物资补给,也都需要时间。除了零零散散的炮击之外,双方都在集结力量,准备发起新一轮的攻势。此时双方都崇尚进攻,几百年的军事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纠正过来的,更何况这种思想可能还是对的。毕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嘛。

只是恰好处于一个攻弱守强的技术时代,进攻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取得更小的成果。这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思想。各国根据自身的国力和特点,对进攻有不一样的追求,法国要重拾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狂怒”精神,追求“果敢、果敢、永远果敢”的进攻精神;奥匈缺乏重炮的情况下,从康拉德这个总参谋长开始,强调刺刀精神,反正就是要进攻。从哲学高度来讲,靠防守,靠撤退无法打赢一场战争。

第三个月开始,大规模进攻开始了。英法联军开始在西线发起进攻精神爆棚的冲锋,此时的英法都没有德军那样高效的机动能力,但拥有足够的火力和兵员,一次一次冲击德军固守的坚固阵地。

德奥联军则在东线向俄军发起同样的攻势。德奥计划大量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然后找机会再机动回西线决战英法。谁都不敢停下,英法进攻稍缓,德军就可能支援东线,德军一旦停下,俄军就可能在南线打爆奥匈。奥匈也不敢停下,俄军如果北上击败德国的后果,是奥匈无法承担的。所以大家依然卯足了劲疯狂进攻。

“这才一个月时间,伤亡太大了!”

仅仅一个月时间,各国公布的伤亡加起来都过百万了。施里芬计划让德军进攻中损失了30万人,而法国虽然是防守,可因为混乱的关系,竟然损失了70万人。俄国50万,奥匈付出了65万人的代价。

算是有一半可以经过救治重返战场,损失也超过了百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jjtxt.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