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臣等这就去办。”
一众阁老们,立即躬身领命。
而在场的诸多文武百官也是心思各异,一个个退出了朝堂。
一出大殿之后,众官员立即议论纷纷,他们看得出此次皇帝绝对下了大的决心。
一想到几年后,朝堂上会出现一批强有力的竞争者,这让不少的官员感到头皮发麻,这可是个麻烦事。
若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和升官步骤的话,他们也许不会畏惧。
可这些去往高句丽的官员,必定会进入了快速晋升的通道。
谁让他们替皇帝陛下分忧呢,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对比他们要快上不少。
整个京城的公卿职位,也就这么多。
有一个人占据,那么就会少一个,一个萝卜—个坑,谁也不能多占。
现在多出这么多的强有力竞争者,又怎能不令他们感到忧心呢?
除非……除非,他们也去高句丽,并且做出一番政绩来,如此方能继续遥遥领先,甚至更快一步。
而有这样的心思的官员,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因为这从他们凝重沉思的神色上可以看出来,绝对是占据了多数。
甚至,连刚才那些有恃无恐者,也是满怀忐忑了。
而那些准备去往高句丽的官员,反而神色十分的惬意,放松。
他们已经准备回家,好好安抚家属了。
可以预料,等他们安抚好之后,便直接会吏部报名,直接遴选就是了。
就是不知道此次会有多少人报名,又会有多少人被选上。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也是大明首次使用的一次方略。
所有人的心中都是忐忑不安。
当然,最为自信的还是朱祁钰自己,此时的他在御书房内品者茶,沉思着。
是的,这是一次的创新,可是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的借鉴。
借鉴前世的经验。
他深信自己抛出这么大的赏赐,定会有不少的官员愿意尝试一下的。
至于有多少人的报名参与遴选,这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与此同时,在高句丽王都。
新陆军统帅穆英此时刚洗完澡,安安静静地躺在了椅子上休息。
终于结束了。
她所追回的上千万的白银,终于把其中的一部分都发放了完毕。
正如她所猜测的那般,当十余万的大明将士收到了那白花花的银两俸禄后,一个个振奋不已。
虽说朝廷一直说不会亏欠他们的粮饷,但哪里有到手自己拿着放心啊。
如今,白花花的银子放在他们的手里,他们这次感到了一种踏实。
除此之外,他们的统帅告诉他们,皇帝陛下根据他们的功勋,所赐下的其他晋升也会很快发下。
除了几路军统帅和诸多的大将有皇帝陛下的圣旨外,其他的将士将会有兵部直接下达嘉奖令。
而且,他们的统帅一再向他们保证,这次是皇帝陛下亲征的,他会亲自监督此次的奖励,绝对不会让人冒领属下的。
只要有功勋,那么朝廷就会奖赏。
同时,每路军都会派遣御史,倾听
这些措施,无疑使这次的封赏,愈发显得公平公正。
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举措,十余万的将士,才会满心的欢喜鼓舞。
可以说,这是大明帝国建国一来,从未有过的公正。
也正是这样的举措,让众人心中对皇帝陛下愈发的忠诚恭敬。
这才是他们大明帝国万民之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皇帝,他们大明才摆脱了颓势,再次兴盛起来了。
这是多么辉煌的一件大事。
不但是普通的士兵满心欢喜,那些正直的统帅和大将,也感到十分的痛快。
对于皇帝陛下的这些举措,他们当然会十分的支持,赞成。
而且,还会坚决的执行,绝对不能让手下的任何一个士兵失望。
特别是新路军的统帅穆英,此时躺在椅子里,心中已开始了筹备了她所带领大军的嘉奖仪式。
这些将士跟随她穆英,南征北战一年来,可以说十分听从她的军令,并未因为她是一个女帅,便轻视怠慢她的命令。
不但十分的配合,而且,士气一向很是高涨,从未懈怠过分毫。
作为他们的统帅,她的心中当然是十分的感激。
这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这次,她不但要为众将士争取最大的功勋奖赏,而且,还准备把自己的金银奖励拿出来,作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的抚恤。
虽然朝廷会发放一些抚恤,可那些却难以让那些死去的将士家属难以养家糊口。
她要根据每个人的家庭情况,把抚恤都在给他们增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