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电器专卖
“砰砰”,院门被人敲响,“谁呀?”黄父一边问一边去开门。
“您好,我是邮电局的固定电话安装人员,这是我的工作证。”
黄父看了工人师傅的工作证,忙冲屋里的黄丽喊道:“阿丽,电话机装在哪儿?”
黄丽把明月的电动车给提到院子里,一边回答黄父:“爸,电话安到空调屋里,你带师傅进去吧!”
工人师傅一边仔细打量房间布局,规划着线路走向,一边掏出卷尺和本子记录数据,力求将线路铺设既美观又实用。
从师傅进门安装开始,一家人就守在师傅身边,明月坐在她的车里,也跟前跟后的跑着,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这个年轻的师傅有点轻微的强迫症,线路安装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很是赏心悦目。
固定电话安装完成后,师傅轻轻拿起话筒,拨通了一个号码,听筒里传来清晰的声音,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申请安装电话时就已经缴纳了费用,所以现在师傅就让黄父打个电话试试。
黄父拿着电话,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人就是丁治国。
“老丁,是我,黄有福。”
丁治国听到黄父的声音就不太高兴了,瓮声瓮气地说道:“你人都走了,还打电话来干啥?”
“哈哈哈,我就是想告诉你有事儿可以给我打电话,就这个号码,我女儿家装的。”
丁治国听着话筒里黄父那爽朗的笑声,心里颇为不爽,“谁要给你打电话?挂了!”也不等黄父回答,把话筒一下子就给撂了。
挂了电话,丁治国看着对面目光清澈的大学生,感觉自己牙酸得厉害。
他和黄父争了一辈子,抢了一辈子,结果临退休了,人直接去县财政局上班了。
老天爷真是偏心偏到嗓子眼了,有这好事儿咋不让他遇上?
“该我了该我了。”黄母把黄父挤开,她拿着电话想了想,给她老闺蜜打了个电话。
两个老太太聊了一会儿,听到那边传来催促的声音,两个老太太才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
没办法,接本地电话虽然不要钱,可是要电费呀!
等父母打完了,轮到了黄丽。
黄丽先给叶明安的办公室打了电话,响了半天都没人接,又给她的大哥大打了个电话,无法接通。
黄丽想他们目前应该还在禹州市,还没有回魔都,大哥大自然无法接通。
既然打不通就不管了,她又给詹以林打了个电话,詹以林听到她的声音很高兴。
“弟妹,你年前要的那批电器我已经发过来了,估计这两天就到。”
黄山借给胡?那六万没要他还,胡?就当做是入股建筑公司,年底就分了五千的分红。
这五千块黄山给了黄父和黄母,当做办婚礼和买三金的钱。
毕竟结婚以后,他的工资和津贴就要交给吴忧,由吴忧保管支配了。
“詹哥,你能联系上李家麟李老板吗?我想在这边开个电器专卖店,想和他谈谈生意。”
电话这头的詹以林饶有兴致地挠了挠下巴,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弟妹,你能给我讲讲你的具体规划吗?”
黄丽见詹以林如此感兴趣,脸上顿时绽放出兴奋的笑容。
她迫不及待地说道:“詹哥,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南平县对电器的需求量特别大,供销社和百货商店的电器供不应求,咱们若是在这个风口进入电器市场,一定大有可为。”
1992年,时代的巨轮缓缓驶过计划经济的轨道,驶向充满无限可能的市场经济新征程。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器市场更是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火热景象。
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电器,人们怀揣着积攒许久的钱想要买到电器。
然而,南平县目前的电器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高涨的需求,常常是货物刚一上架,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买到电器的人,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而那些空手而归的人,只能盼望着下一批电器能早日到货。
“那我们具体怎么做呢?咱们毕竟不在一个地方,很多困难都不容易解决。”
黄丽听到他说这话就笑了,有句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多时候困难多是因为钱给得不够。
李家麟门路多,他能够弄到大量物美价廉的电器,所以货源就由他负责。
詹哥在朋友多、人脉广,接收这些电器,把它们安全无误地发到南平县的任务就得交给他。
至于黄丽她自己就负责寻找合适的店铺并装修,并负责后续的实际销售工作。
黄丽给詹以林画饼:“既然咱们决定要做,那就得做大做强,直接搞一个两三百平米的大门面!到时候肯定能吸引好多顾客前来选购。”
在商言商,詹以林觉得李家麟最关心的肯定利润分配问题,所以要先问清楚:“利润怎么分配呢?”
“等赚到钱之后,刨除一切成本和人工费用后,咱们就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来分配利润,您看这样行不行?”
詹以林眉头挑了挑,含着笑说道:“我好像没出什么力呢?就这样让我分一股,你们不觉得亏了吗?”
这个生意她和李家麟就能做,叫上他,完全就是照顾他,白给他送钱。
黄丽坚决要打消他的这个念头:“怎么会呢!没有詹哥您,李老板哪里会知道我这么个小人物呢!”
这个生意没有詹以林的加入,恐怕李家麟也不敢太信任黄丽。
黄丽想拉上詹以林和李家麟也有她的考虑。
要想开一家电器专卖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对于黄丽来说,如果仅靠她自己一个人来垫付这笔资金,那将会非常吃力。
如果能够成功地游说到詹以林和李家麟一同加入进来,那么情况就会大为改观。
首先,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有了更多人的出资支持,不仅可以分担风险,而且还能够让店铺拥有更充足的运营资金。
其次,由于詹以林和李家麟的参与,电器的质量也将更有保障。
相比起黄丽独自一人去羊城挑选和采购电器,由詹以林和李家麟两个人共同把关,可以更好地确保所售电器的品质。
还有,李家麟在当地的人脉不仅可以让他以极低的价格拿到电器,还能拿到最新款的产品,这是一个最大的卖点。
最后,也是让黄丽感到最为欣慰的一点,那就是她不必再亲自奔波前往羊城去拿货了。
作为一个外地人,还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黄丽在羊城人生地不熟的,她很容易成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目标。
若是损失点钱财还没什么,就怕遇到杀人越货的狠角色。
但李家麟则不同,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又是个拆二代,在当地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自然不会像黄丽那样容易上当受骗,也基本不会有人敢轻易打他的主意。
至于如何把两个人串联起来并达成合作呢?这时候詹以林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他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黄丽和李家麟。
虽然李家麟可能不太信任黄丽,但对于家大业大的詹以林,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只要詹以林从中协调运作,促成这次合作应该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