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王家老大见了那姑娘,回来就说:‘我见了她,没看出脾气不好啊,这可咋整呢?’这时候,王家的二婶就跟她儿子说:‘你妈我没啥能耐,那姑娘个性又这么强,以后要是长时间接触,过门了还不得拿捏我啊?这婆媳关系肯定不好处,咱还是算了吧。’她儿子听了二婶的话,去找媒人,说别再让那姑娘来了,这门亲事就这么黄了,真是可惜了。“
王世坨忍不住插了一句:“三爷爷,现在可不一样了吧?”
三爷爷笑了笑:“现在啊,是有变化。孩子们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有了些发言权。不过说实话,父母和家人还是起很大作用的。为啥呢?咱这儿的孩子结婚都早,年纪小,没多少跟异性打交道的经验,也没那独立选人的本事。就像前几年,有个媒人跟孩子父母拍着胸脯保证,说保准对得起他们,可不是说对得起孩子,这就说明结婚还是父母的事儿。虽说现在自由恋爱不咋遭人骂了,可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觉得不好意思。那些在婚姻里太有主见的姑娘,还是不太招人待见,阿丽娘刚才说的那个姑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土根一边听,一边暗暗在心里记下三爷爷说的这些,还时不时点头。
贾晓臻静静地听着,想到自己和阿丽的感情,心里有些感慨。他偷偷看了一眼父亲,贾茂林则一脸认真地听着三爷爷讲述。
“就说这相亲吧,一般都是媒人先去两边家里说合,双方家长觉得条件差不多了,才会安排孩子们见面。以前见面可不像现在这么随便,都得有长辈陪着,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双方见个面,互相看一眼。要是看着还行,就接着往下走。”三爷爷说道,“见面之后,要是都有意,就该换帖了。这帖子可不是随便写的,得按照规矩,把双方的生辰八字啥的都写上,然后互相交换,这就算是定了初步的婚约。”
土根好奇地问:“三爷爷,现在还有换帖这事儿吗?”
三爷爷摇了摇头:“现在啊,好多程序都简化了。换帖这仪式,有的地方都没了。以前还有‘合八字’的习俗,看看两个人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合不合,现在也不怎么讲究了。以前‘相媒’、‘见面’和‘换帖’是分开的,现在都有合在一起的趋势。”
贾晓臻忍不住说:这样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但仪式感不弱!”
三爷爷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以前那些复杂的步骤和仪式,让婚姻显得庄重、神圣,也让两个人对婚姻更有责任感。现在程序一简化,婚姻就感觉没那么郑重了,”三爷爷故意用眼睛余角看了看贾茂林。
贾茂林沉思片刻,说道:“三爷爷,您说的这些确实有道理。不过不管仪式怎么变,我和晓臻她妈,都会把阿丽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三爷爷欣慰地笑了:“那可太好了。虽说现在婚姻习俗有变化,但这父母对孩子的心意不能变。”
王世坨也说道:“三爷爷,您讲的这些传统婚姻的事儿,让我们大开眼界。以后我们也得好好跟别人讲讲。”
三爷爷笑着摆摆手:“我就是个老头子,知道些过去的事儿。现在时代变了,有些东西该变,可有些对婚姻的重视,不能丢。”
大家又围绕着婚姻的话题聊了许久,阿丽三爷爷的话语,就像这冬日里的炉火,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也让大家对婚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