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二牛和小花结了婚,小两口勤勤恳恳地过日子,日子越过越好。二牛还开了个小店,生意也不错。小花的父母逢人就说,多亏了老刘这媒妁之言,要不闺女这辈子就耽误了。”
“这‘打听媒’啊,就是对一个家庭声誉的考验。要是发现对方有重大问题,这婚事可能就成不了。不过也有些情况不需要打听,比如媒人是特别信得过的亲戚朋友,或者双方住得近,彼此了解。就像你们两家,对阿丽这孩子满意,家庭情况也了解,这‘打听媒’就省了。”
三爷爷说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这婚俗里的规矩,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连接,一种信任,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三爷爷笑着说:“那就好。‘打听媒’之后,就是‘相媒’了,也就是相亲。女方对男方的考察要比男方对女方严格详细,毕竟女方以后要到男方家生活。”
三爷爷喝了口茶,接着说:“女方会组成一个考察小组,一般由父母和族中有威望的人组成,到男方家里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可多了,住房情况、家中物什、粮食、家畜家禽饲养情况等等。小伙子还要接受一番‘面试’,回答考察人员的问题。”
阿丽的父亲笑着说:“我听说以前还有穷人家为了应付‘相媒’,从邻居家借东西摆样子呢。”三爷爷也笑了:“是有这样的事儿,不过现在大家也都理解这种‘撑面子’的做法。男方对女方的‘相媒’就简单多了,有时候在姑娘不知道的情况下,经媒人指点观察一番就行。”贾晓臻父亲说:“这次我们来,就把这些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也算是尊重这边的规矩。”三爷爷听了,又开始讲起了故事。“说起‘相媒’,我还记得以前村子里有个媒人,那可真是个厉害人物。他姓王,大家都叫他老王。他个子不高,但精明得很,方圆十里地,谁家有闺女,谁家有小子,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一次,村子里有个小伙子,叫小强,人老实,干活也勤快,就是家里穷了点。老王看在眼里,觉得这孩子不错,就想给他找个好人家。他四处打听,听说邻村有个姑娘,叫小丽,长得俊,心地也好。老王就动了心思,想把这俩孩子撮合到一起。”“老王先去了小丽家,跟小丽的父母说小强的好处。小丽的父母开始不同意,觉得小强家穷,怕闺女跟着受苦。老王就软磨硬泡,说小强人品好,以后肯定能成器。后来,小丽的父母被老王说得动了心,同意让小丽跟小强见个面。”
“见面那天,老王把小强打扮得整整齐齐,带着他去了小丽家。小丽看见小强,心里也觉得踏实。两个人聊得来,媒妁之言就成了。不过,在这之后,小丽的父母可没闲着,他们开始‘相媒’。他们找了几个信得过的亲戚朋友,组成一个考察小组,到小强家里实地考察。”
“考察小组到了小强家,先看了看住房情况,虽然简陋,但还算整洁。接着,他们查看了家中物什,发现小强家虽然穷,但家风很好,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他们又去看了粮食和家畜家禽饲养情况,发现小强家虽然不富裕,但生活还算有保障。”
“最后,小强还要接受一番‘面试’。考察小组问了他一些问题,比如以后打算怎么过日子,对小丽有什么打算等等。小强回答得诚恳实在,考察小组对他的印象也不错。”“不过,小强的父母为了‘撑面子’,从邻居家借了一些东西来摆样子。考察小组虽然看出来了,但也没说什么,毕竟大家都能理解这种做法。”
“后来,小丽的父母根据考察小组的反馈,觉得小强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小强和小丽结了婚,小两口勤勤恳恳地过日子,日子越过越好。小强还开了个小店,生意也不错。小丽的父母逢人就说,多亏了老王这媒妁之言,要不闺女这辈子就耽误了。”
“这‘相媒’啊,就是对一个家庭实际情况的考验。要是发现对方有重大问题,这婚事可能就成不了。不过也有些情况不需要那么正式,比如男方对女方的‘相媒’就简单多了,有时候在姑娘不知道的情况下,经媒人指点观察一番就行。就像你们两家,这次来,把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也是对彼此的尊重。”
三爷爷说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这婚俗里的规矩,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连接,一种信任,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三爷爷满意地点点头:“好啊,贾老侄真是通情达理。咱这婚俗虽然程序多,但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都是为了让这婚姻顺顺利利的。”
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品尝着阿丽母亲准备的美食。屋子里欢声笑语不断,温暖的炉火映照着每个人幸福的脸庞。
“老叔,您看咱这边还有些什么规矩?”贾晓臻父亲喝了一口茶后问道,
“哎呀,贾老侄,那规矩可不少?”三爷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