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成为新的蓟辽总督,有他在,辽东的局势暂时是稳定住了。】
【崇祯终于放下紧绷的神经,着手处理朝廷内政。】
【崇祯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他的态度是有的,可惜能力上差点事,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从小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朱由校不死,皇位压根没他什么事,他只需要做个闲散王爷就好了。】
【崇祯励精图治,精着精着就发现事不对劲,活不好干,首先就是没钱,第二个就是官员们不怎么听话。】
【没钱这事着实令人诧异,明朝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按道理税赋每年应该是增长的,可是现实却是财政一年比一年紧张,年年入不敷出。】
【与其他末代王朝一样,大明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极大,官僚地主沆瀣一气,想方设法贪污腐败、偷逃税赋、侵吞财产,个个吃的脑满肠肥,根本不管国家死活。朝廷内外交困,他们却是日日笙歌。】
【再一个就是宗室供养问题,多亏了朱元璋定下的宗室制度,朱元璋规定,亲王岁万石,郡王岁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要知道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不过九十石,还要面临随时砍头的风险,宗室什么都不干,就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明初时,宗室人口不多,对财政负担不重,但是到了崇祯时期,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明朝宗室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粗略估计有二十万人之多,这些宗室成员不事生产,完全由朝廷供养,这方面的支出堪称恐怖,有时候朝廷无力支付,只能赖账,宗室子弟不能涉足政治,又禁止从事士农工商农各业,于是个个不干人事,肆意兼并土地,偏偏别人碍于宗室身份还没办法。】
洪武年间。
朱元璋不由得想起来后人说那句的话——明始亡于朱元璋,他原本以为不过是一句调侃,现在看来好像有几分道理,大明没钱还真和自己有点关系。
他设计制度之初,只想着怎么优待自家人了,确实没考虑人口增长的情况。
不过,他朱元璋是绝对不会承认的,自己当了皇帝,给后代子孙谋福利有错么?说到底大明是老朱家的大明,怎么能苦了自己人!再说了哪个皇帝上位以后不优待自家人?反正咱是不会承认自己做错了的!
想通了这些,朱元璋一拍桌案大怒道:“这些贪官污吏该死!朱由检就应该学学咱,把他们扒皮实草以儆效尤,看看他们把国家弄成了什么样子?”
“蛀虫!都是一群蛀虫!咱就应该把扒皮实草写在祖训里!”
众臣抻长耳朵等着下文,岂料朱元璋骂完贪官污吏就不说话了。
“哎,看见没,陛下多贼,逮着贪官污吏一阵骂,宗室的事是一点都不说啊!大明没钱好像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徐达凑在汤和耳边吐槽道。
“不然呢?要不你跟陛下提一提?”
汤和笑了。
“别闹,我可没那胆子,”徐达吓了一跳:“陛下什么人你还不知道,护自家人护成什么样了,朱文正干了通敌叛国的事他硬是没杀,我看这事外人不能说!”
“这事我看还得太子来。”
徐达说着指了指不远处低头沉思的朱标。
朱元璋骂爽了,也就当这事过去了,毕竟贪官污吏历来都有,他发发力,贪官无力就少贪墨几分,后世的事,他也插不上,只能任由崇祯去做。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父皇,儿臣请求重议宗亲供养制度。”
奶奶的!还真有刺头不长眼,竟敢提这事!
朱元璋当即大怒抬头望去,看清说话的人怒气立刻消了,说话的不是朱棣等人,而是他的嫡长子朱标。
“标儿,此事早就商议定了,后世子孙不是傻子,政策有问题,他们日后自会调整,你也看到了仙人所说,这制度对现在的大明并无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