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琮,表字季璧,别号桃溪先生,乃是福建古田县人士。他凭借着诸生的身份踏上了求学之路。其对经学之术钻研颇深,所撰写的文章更是出类拔萃,堪称大家手笔。曾经,陈琮于白云寺内埋头苦读,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之中,时而轻声吟诵,怡然自得。就这样,他身负二十年之久的赫赫盛名。此后,但凡提及诗文之人,无一不知晓这位桃溪先生的大名。
讲经坛1
片石平如砥2,时闻震法雷3。
潜龙浮邃壑4,飞鸟下梵台5。
到眼花开落,当头月去来。
禅机只尔尔6,莲舌不须开。
话说这陈琮啊,那可是个饱读诗书之人。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终日埋头于白云寺里苦读。这座白云寺呢,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环境清幽宁静,实乃一处绝佳的读书之所。
陈琮每日清晨便早早起身,迎着晨曦步入寺院,寻得一方安静的角落坐下,翻开书卷开始研读。他时而沉思默想,时而奋笔疾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不仅如此,陈琮还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识和对白云寺的深入了解,精心编纂了一部名为《白云寺志》的着作。这部书中详细记载了白云寺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历代高僧的事迹以及各种有趣的传说故事等等。
由此可见,陈琮对于白云寺可谓是情有独钟啊!他不仅仅是在这里读书学习,更是将这座寺庙视为心灵的寄托之地,倾尽心血去研究它、记录它,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白云寺的独特魅力。
从这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之中,人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年那座白云寺所独有的奇妙与独特之处。这座寺庙依山而建,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在那陡峭的岩壁之上,竟然有一方巨大无比的石头,它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座寺庙准备的礼物。这块巨石平整光滑,宛如一个天然形成的讲经坛。
每当阳光洒落在这块巨石之上时,都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常常会选择在此处落座,他们身披袈裟,神态安详地坐在那块巨石之上,开始向众人宣讲佛法真谛。他们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回荡在山谷之间,久久不散。
而这神奇的场景也吸引了众多生灵前来聆听。潜龙深藏于水底,但听到大师们的讲经之声后,也忍不住破水而出,盘旋在空中;飞鸟原本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际,此时却也纷纷停歇在枝头,静静地倾听着大师们的教诲。一时间,整个山谷变得热闹非凡,仿佛一场盛大的法会正在举行。
因他长期寄读寺中,对禅理自有领悟。他认为,禅完全可以从花在花落月去月来的大自然变化中诉诸体验,悟得真谛,禅是一种心悟。
禅,那如同宇宙深处神秘而璀璨的星光,其高妙之处常常让人类的语言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黯然失色。它宛如一座高耸入云且云雾缭绕的山峰,令人难以用言语去描绘其真实全貌;又似一片深邃无垠、波澜壮阔的海洋,让人无法凭借简单的言辞来传达其中蕴含的无尽奥秘和力量。
因此,禅绝非仅仅依靠那张巧舌如簧的嘴巴就能阐释清楚的。它需要人们亲身去感悟、去体验,用心去触摸那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谛。就像那位面容慈祥、神态安详的长者一般,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双目微闭,仿佛与整个世界都隔绝开来,全身心地沉浸于禅境之中。此时的他,已然忘却了周围的喧嚣与纷扰,进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里。或许,只有当我们也拥有如他那般纯净的心灵和深刻的领悟时,才能真正领略到禅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