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这种决策性会议的人,除了梅雪,另外两人都是三楼的商业精英,一个是费云霄,一个是顾兰溪非常倚重的专业人才,特别擅长数据分析的张海东。
梅雪深谙娱乐圈运营规则,费张二人最了解资本尿性,几人坐到一块儿,可谓强强联合。
会议室关上,先检查一遍房间里是否安全,确保一切无误,才关上门窗,正式开始讨论。
“这些都是经过我初步筛选过后,质量很高,团队靠谱,档期也合适的本子。”
开会的地方在三楼,梅雪上楼的时候,抱了一摞资料,放到桌上,成扇形摊开,却是七本统一装订的剧本。
“我统计了最近十年的数据,因为资本大量涌入的原因,内地每年正式上映的电影,在400500部之间,但流量影响过大,导致资本泡沫严重,兼具艺术性、商业口碑或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国产作品,约莫只占5到10。”
张海东一张嘴就是详实的数据,完了也不多说,只把眼神落到梅雪面前的剧本上。
意思不言而喻。
这数量也太少了。
见金丝眼镜都挡不住他眼底的探究,梅雪无语,倒也耐心,温和的给他俩解释:
“理论也要结合实际才可以。
“首先一个,业内大型商业片或主流电影,基本上提前半年到一年就已经把女主敲定了,老板不喜欢无缝进组,再加上《潜伏》是主旋律电影,不可能轧戏,我这边是在电影拍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才开始筛选剧本的,所以有很多年后开拍的电影,我们就赶不上。
“而且,老板规矩,只接有完整剧本的戏,很多仗着导演大牌,剧本都没定下来的,风险太大,不纳入考虑范围。
“再者,虽然我应该无脑吹自家老板,但不可否认,圈子里还有其他优秀演员,我们老板也有不适合的角色,人家选角的时候,不会把她纳入考虑范围。比如一些需要女主更有阅历一点的。”
见他俩看着自己,想着以后还要磨合,才能合作得更好,她又叹口气,解释了下:“有的电影,人家要老的,咱老板太年轻了,形象不合,知道吧?”
“抱歉,我不太懂一些业内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下次会严谨一点。”
这还是他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做娱乐圈项目。
虽然老板前些年也演戏,但她更多是演着玩儿,并不指望靠这个挣多少钱,所以把投资与娱乐圈那边分得很开。
像现在这样跨界合作,不仅梅雪不习惯,他和投资工作室的同行也不习惯得很。
“没事,我们虽然处于不同的团队,但有各自擅长的东西,刚开始合作,磨合是难免的,日子久了就好了。”
梅雪上了年纪,又有阅历,没几句话就掌控了会议主导权,开始把俩金融男当工具人使。
“对了,还有一点忘了说,为了不拉低格调,继前年的《炽热之夏》之后,老板不再接甜宠爱情剧,考虑国际辨识度比较低,演员容易被定型,古装仙侠片也被我筛掉了,这就进一步缩减了可选范围。”
谈起正事儿,梅雪很认真,很有点锱铢必较的味道。
张海东不由红了耳朵。
“好的梅姐,你继续讲。”
取得主导权,梅雪开始侃侃而谈:
“继《潜伏》这部主旋律电影过后,我们下一部电影最适合的选择方向有三个,第一,巩固演技地位的高口碑文艺片,第二,同时冲击票房与口碑,商业与艺术达到平衡的头部作品,第三,可以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外合资电影。”
梅雪说着拿了两本出来,放到一边。
“第一个,文艺片的话,有利于冲奖,我们不仅缺乏国内奖项,国际奖项也只得过一个戛纳女配提名,需要好好谋划。戛纳,柏林,威尼斯,都是对华语片比较友好的地方,随便去哪个红毯走走,凭你的外表就能让人产生了解你的欲望。
“特别提一嘴,最近几年,民众民族认同感越发强大起来,为了形象考虑,东京电影节需要慎重对待。”
顾兰溪拿起来,简单翻了翻。
两个剧本,一个叫《心香》,讲的是一个聋哑女孩自强不息的故事,一个叫《无人认错》,是一个看似温馨,实则冷漠,让人细思极恐的人性探讨片。
前一个关注弱势群体,着眼女性崛起,挺不错的,但顾兰溪拍过《春日》,那同样是一部与女性力量有关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