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总算到家了,媳妇儿有想你家老汉没(求全订
十万册的销售量,把地区领导们给诱惑馋到了!
可毕竟他们地区文学是严肃性的传统文学,真要是大刀阔斧一刀改下去,直接转通俗文学
地区领导们有点拿不定主意。
最后,到了地区!
在地区领导安排的饭桌上,地区文学的负责人陈主编,向程学民约了稿。
希望程学民能帮忙打个样,帮他们地区文学打响通俗文学的第一枪。
程学民心里也有准备,否则也不会搭人家的顺风车,吃人家的晚饭,饭桌上就答应了。
回头他到燕京后,争取这个月底之前,把样稿给陈主编这边寄过来,一起试试水!
程学民也想掂量掂量一下,换个赛道换个平台掂量一下,他的影响力。
这次选择的是他们地区的榆林文学,一个根本名不经传,但有着面向全国刊发资格的地方小杂志社。
试试程学民他这个摘掉改开先锋,又剔除一级刊发平台后,能达到怎样的影响力。
所以在送程学民他们去火车站的时候,程学民就有交待:到时交稿过来,希望用另外的笔名。
用另外的笔名
听了程学民这个要求,地区领导们明显有点差强人意。
毕竟希望就是借助程学民这个改开先锋的名号,拉动一下他们地区的文学影响力。
没了程学民这个改开名号,那就是白板新人一个,一点势都没有借到,岂不是白瞎
当然!
地区领导们也理解程学民希望另外用笔名的顾虑。
毕竟他们地区自己有点担心,严肃文学转通俗文学,在文化口子站不住脚。
更何况人家程学民可是上面钦点的改开先锋,现在文化口子的一根笔杆子,让他署名写通俗文学
这不是自毁长城,自毁名誉吗
人家有这个顾虑,理所当然肯定能理解。
地区领导们也是稍微一点失望后,便点头答应肯定要保护好他们陕北改开先锋的名誉。
新笔名就新笔名。
反正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试一试。
试成了,皆大欢喜。
最后要是真没成,大家也无伤大雅,就当没这么一回事。
而且杂志改革是程学民这个先锋,帮忙主导给改的,算是程学民这个改开先锋,在地方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地区领导也不相信,这一次没试成,程学民就撒手不管了。
有了这第一次的试一试,他们也算是搭上了程学民这个先锋,往后约篇稿子问题应该不大。
程学民这边也知道,地区领导他们会错了意。
觉得程学民是担心名誉受损,所以不干用老马甲写通俗文学的事。
毕竟这个年代,通俗文学终究是下一流,上不得台面。
文化口子那一块更是根本不认,什么大奖评选基本跟通俗文学不搭噶,没它们的份。
所以都觉得程学民这个笔杆子,改开先锋去写通俗文学,就是自甘堕落。
所以用新笔名很正常,能理解。
可真冤枉程学民了,他真没那个意思。
通俗文学跟严肃文学,其实都是文学的一个流派,其实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程学民是这么想的,但别人不这么想,他也懒得去多解释,最后拿实力说话。
也是想看看,他这次的剑走偏锋,能取得怎样的影响力。
上了火车,发现地区领导给安排了硬卧。
可按照规定,程学民的级别,出行依旧还是硬座待遇,他妈跟他姐表妹就更别说。
可见,随着改开拉动了内需,一些很阶级的专权待遇,也在跟着放开。
差不多随着改开的全面贯彻,出行按级别购买火车票等次,也都将会成为过去式。
要不了几年!
只要你手里有钱,八级待遇以上的软卧,都能分分钟买到,根本不用走什么关系。
所以,这也是让程学民提前感受一下,这级别待遇的高大上。
否则等过两年,他本身的级别待遇都能坐硬卧了,可惜也全面放开,谁都能坐了!
只要你有钱,就是给阿猫阿狗专门买个硬卧,或者软卧,都没人说什么。
也就完全没了级别待遇的优越性,一下子的颠覆在当时,也让很多老同志都无法适应。
当然这是后面两年的事情,跟现在的程学民不搭噶。
硬卧的条件肯定比普通车厢的要好,所以接下来的三天,程学民也有创作的环境。
并没有去赶依旧还没有完稿的外文稿子,而是心血来潮趁着这股热情劲头没下去,翻了翻手里的故事会,准备给地区文学写点通俗地摊文学。
要说八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哪个最吸引眼球
肯定是黄了!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还有另外一个更俗的称号:颜色文学!
总结的真就十分到位。
程学民回想了一下,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可不就是有容奶大,连封面都是那种最吸睛的赤果。
当然!
程学民给外面的外文稿子,可以来点颜色,也可以全都是颜色。
但是国内发表的稿子,无论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程学民都是非常严肃,不怎么写色。
虽然伤痕文学风刮过去之后,大家写的严肃文学里面,几乎也都是食色。
像后来的《白鹿原》《红高粱》,里面的内容是真的很写实,那个颜色也写的非常的刺骨。
肯定是不适合中小学生看。
就更别说通俗一点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里面几乎除了颜色,就是颜色。
程学民写不来!
他写的稿子他自己做主,往后给他的小松鼠看,给他的女儿看,也不用藏着捏着脸红尴尬。
所以,给地区文学的通俗稿子,程学民肯定首先排除颜色。
即便程学民写了,人家陈主编也不见得敢发表,毕竟是试着迈开那一步,但也不能迈的太大,直接扯到蛋。
地摊文学里面的颜色文学要不得,那就只能是另外的半壁江山:武侠!
香江那边武侠电视剧的引进,还得等两年,金庸武侠风更是要等到八十年代底。
但并不妨碍,武侠风在内地的市场和杀伤力。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程学民在空白稿子上,写上了这八个字,这是金老爷子的武侠世界,给大侠的定义。
而且这一块,金古温梁黄在过去的十年内,都已经写烂了。
只是还没有传到我们内地来。
程学民现在写的话,倒是可以抢在香江武侠,刮遍大陆之前,也致敬一点能跟他们相比肩的武侠小说。
可思来想去,这几位还真是难以超越。
即便程学民祭出大杀手锏网络武侠,也不见得能干的过。
珠玉在前,让程学民很难选择致敬的稿子。
那就只能避过他们,换个赛道。
大侠霍元甲!
换了个思路,程学民的脑子就很快灵通起来,精武门系列便油然而然的想起来了。第一个肯定是大侠霍元甲。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程学民现在连致敬的主题曲,都一并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