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年至12年成为帕提亚帝国(parthia)的万王之王(KgofKgs),随后于公元12年至18年成为亚美尼亚(Arnia)的国王。
他是弗拉特四世(phraatesIV,公元前37年至公元前2年在位)的长子,并在公元前10\/9年被送往罗马作为人质,以防止因弗拉特四世最小的儿子弗拉塔克斯(phraataces,即弗拉特五世)的继承权问题引发冲突。
沃诺奈斯一世是弗拉特四世的长子。
根据古典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的记载,沃诺奈斯与一位斯基泰(Scythian)国王有亲缘关系。
弗拉特四世曾在约公元前30年被斯基泰人帮助,从篡位者提里达特(tiridates)手中夺回王位,因此沃诺奈斯可能是通过弗拉特四世与一位斯基泰部落首领的联姻所生,而该首领同意出兵援助作为交换条件。
沃诺奈斯和他的三位兄弟(弗拉特斯[phraates]、塞拉斯潘德斯[Seraspandes]和罗达斯佩斯[Rhodaspes])在公元前10\/9年被送往罗马,以避免因弗拉特四世最小儿子的继承权问题引发争端。
罗马皇帝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奥古斯都(GaiJulicaesarAugt)利用这一事件进行宣传,称这是帕提亚向罗马臣服的重要象征,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伟大功绩之一记录在《奥古斯都功业录》(ResGestaediviAugti)中。
大约公元6年奥罗德三世(orodesIII)被刺杀后,帕提亚人向奥古斯都请求派遣一位阿尔萨息王朝成员继位。
奥古斯都派遣了沃诺奈斯一世,但他未能维持自己的王位。
他受过罗马教育,被帕提亚贵族视为罗马的傀儡而遭到轻视。
另一位阿尔萨斯王朝成员、统治阿特罗帕特尼米底亚(diaAtropatene)的阿尔塔巴努斯二世(ArtabanII)被邀请登上王位。
在内战中,阿尔塔巴努斯二世击败并驱逐了沃诺奈斯一世。
沃诺奈斯一世逃往亚美尼亚,并于公元12年成为亚美尼亚国王。
当时已成为帕提亚帝国君主的阿尔塔巴努斯二世试图将沃诺奈斯一世逐出亚美尼亚王位,并改立自己的儿子为亚美尼亚国王。
然而,这一行为遭到了罗马的反对,因为罗马认为这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
作为应对,罗马皇帝提比略(tiberi,公元14年至37年在位)派遣其继子日耳曼尼库斯(Geranic)阻止这一事态发展。
然而,罗马将军并未遭遇帕提亚人的抵抗,并与阿尔塔巴努斯二世达成协议,改立阿尔塔夏三世(ArtaxiasIII)为亚美尼亚新王,同时帕提亚放弃对沃诺奈斯一世的支持。
罗马因此承认了阿尔塔巴努斯二世作为帕提亚合法统治者的地位。
为了确认两大帝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阿尔塔巴努斯二世和日耳曼尼库斯于公元18年在幼发拉底河(Euphrates)的一座小岛上会晤。
罗马人将沃诺奈斯一世移送至叙利亚(Syria),并以国王的礼遇将其软禁。
之后,他被转移至西里西亚(cilicia),但在约公元19年企图逃跑时被守卫杀害。
沃诺奈斯一世之死及阿尔塔巴努斯二世不受挑战的统治加剧了帕提亚贵族内部的分裂,因为并非所有贵族都支持由阿尔萨斯王朝的一个新分支掌控帝国。
帕提亚的萨卡斯坦(Sakastan)、德兰吉安娜(drangiana)和阿拉科西亚(Arachosia)的总督贡多法瑞斯(Gondophares)宣布脱离阿尔塔巴努斯二世的统治,建立了印度-帕提亚王国(Indo-parthianKgdo)。
他采用了“大万王之王”(GreatKgofKgs)和“独裁者”(Autokrator)的称号,表明其独立地位。
然而,贡多法瑞斯和阿尔塔巴努斯二世很可能达成了一项协议,规定印度-帕提亚王国不得干涉阿尔萨息王朝的事务。
沃诺奈斯一世的儿子梅赫尔达特斯(herdates)幸存下来,并于公元49年至51年试图夺取帕提亚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