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姜纹的一系列丰功伟绩之后,王忠君也含糊了。
看到姜纹坐起来,正在看电视的王忠君扭头问了一句。
前者是中国的庄稼人,后者是小日本的桑农,屋作为俘虏被马大三看管时,他一心激怒村民,寻求自裁机会,表现倭王战士的勇敢无畏。
抗战题材的故事,没法往里面植入广告啊!!
一个成功的商人,虽然也会有脑袋发热的时候,但一旦恢复清醒,他比谁都精明。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被禁了。
已经上了贼船,想下来怕是难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拱,心里还得祈祷着姜纹能发挥出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的功力。
姜纹改编后的剧本,淡化了原著对饥饿的描写,对生存的探讨,转为对中日两国国民劣根性展开了深入分析。
“醒啦!”
想的是等到拍完之后,再把剩下的钱还回去,可他却忘了,自己拍戏,剩下钱的概率能有多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已经让王忠磊联系上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投资方,那位香江的文俊。
等等!
姜纹深吸了一口烟,随后对着王忠君挑了挑眉。
这厮的那张脸确实很有迷惑性。
而当屋真正感受到死亡的恐惧后,小农的本性复活,涕泪横流的恳求村民饶命,此时的懦弱与他先前的无畏形成对比。
这份能耐一般人还真没有。
那天他就是靠着一张嘴,将大老王给说的动了心,不但力主投资,还邀了几个生意上的朋友,大家一起凑钱,要帮着姜纹实现他的梦想。
能逼得投资方跑路,姜纹也算是电影圈子的独一份儿了。
虽然故事情节相对平淡了些,但是,如果深度分析的话,真的会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整部戏当中,所有的中国人,居然没有一个在面对侵略者的时候,能表现出英勇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不禁你,禁谁啊
国外的版权是否好卖,暂时存疑,可国内的市场,王忠君可以不用惦记了。
回过神来,王忠君把手机用力的按在了桌子上,等到抬起头上的时候,脸上又恢复了浅浅的微笑。
偌大的酒店包间里,除了他们三个,还有几个一看就知道腰包宽敞的有钱人。
屋和马大三形成了逆向的性格交换,而这一交换,正发生在战势转换的时刻。
“这个事……确实是我欠考虑了,不过,姜导,你也得理解,这部戏的投资那么多,光靠华艺一家根本接不下来。”
满心想的全都是华艺兄弟未来能将姜纹招致麾下,然后凭借着姜纹的新作,扬名国际。
“王总,这是哪啊”
酒桌上,觥筹交错,姜纹被一帮大老板捧着,更是志得意满,整个人都飘飘然的。
“王总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马大三、董汉臣、屋小三郎,还有那个酒冢,都是战争年代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们或自私偏狭,或卖国求荣,或恩将仇报,或人面兽心,不一而足。
钱已经砸进去了,现在想反悔也没办法,王忠君也只能紧盯着了。
只是他这张脸实在是没他弟弟那么体面,架着副黑框眼镜,瞧着也像从果山上刚下来的。
他倒是想一个人投资呢,可也得拿得出来啊!
但此刻,大老王还啥都不知道呢。
“理解,都理解,可您也得理解理解我,剧本创作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虽然是改编,可这个更费时费力的,我跟您保证,我会尽快。”
马大三则胆小怕事,既不敢得罪日本人,又不敢得罪持枪的神秘人,他和乡亲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自身的安全。
没办法植入广告的话,还咋赚钱。
说着还挥手做了一个抓的动作,引得众人纷纷叫好。
“王总信不过我”
一切尽在掌握
拉倒吧,剧本到现在还没改好呢,演员也不知道该从哪找人。
不得不说,姜维确实是个鬼才导演,在脱离原著的基础上,又将整个故事讲的更加生动鲜活。
姜纹笑了,看似轻松,可心里早就慌了。
可王忠君信得过姜纹,那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版权在海外卖的那么好,只要姜纹的新戏能卖出同样的价,就不愁收不回成本。
事实上,《鬼子来了》完成之后,业内很多人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好吧!
要不然的话,当年刘筱庆的前夫哥找到剧组的时候,姜纹也不会在对方要求他以书面形式将他与刘筱庆的私情都写出来的时候,果断的选择了妥协。
王忠君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此前顾北好像是在提醒他什么,可当时的他根本就不在意,还曾恶意揣测顾北是不是因为嫉妒,姜纹选了华艺兄弟,没选茗芊影业。
不对!
太不对了!
不是姜纹没选茗芊影业,而是茗芊影业没看上姜纹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