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讨贼计划(二十四)
陆斌离了衙门,与赵老八一起,向军伍驻扎之处而去。
繁华之景,并不需要过多赘述,陆斌只觉得假的很,而心中更有迫不及待想要调查清楚的事情,便专心于赶路之上。
这距离实在是颇远。
好在道路宽敞,平整。
而城门关卡不封,进出容易,则是让陆斌惊诧不已。
他觉得,若是他为黄贵或张濂,说不定得让县中差役,捕快把守城门洞,严进严出,以防有不测之事发生。
事实上,陆斌已经做好了传说中关闭城门,四周皆兵的那种电视剧场面。
可惜,那种场面,是陆斌过于臆测的东西,这并不会轻易出现在真实的情况之下。
只能说,陆斌某些时候,实在是太过想当然了。
毕竟,大头兵们也不是疯子,这种全县沦陷,只听令于数人,而不知朝堂的情况,也不能说没有。
就目前来说,这多处于云贵等未开化之地,土司天天打仗,女人敢起义造反(米鲁),年年爬起来都有山蛮围攻县城重镇的区域。
那些地方太过偏远,而且还全是山,朝堂权力抓手实在是伸不过去,也是真没法子,所以人家就算在家自称自己是土皇帝,老朱家也没得管,管不着。
而就这么个状况,朝堂大佬们还天不天想着改土归流等法子,把云贵等地抓牢呢。
你肃宁县这种贴眼巴前的地方,就别想着炸刺这种高难度动作了。
肃宁县直属沧州,更隶属于京师管辖范围之内,有官道正路直达,而因为其富庶的缘故,驿站更是林立。
有一点儿不同寻常之处,沧州率先知道,而后马上就是京城。
这就好比狮子嘴里头的肥肉。
不!更确切来说,这好比狮子鼻头上一根绒毛。
打个盹,揉个眼的功夫可能都要扫过去好几眼。
说句不中听的,当年打刘六刘七时,数万大军指不定都从这儿过。
差不多属于你今日有异动,半月内大军就能开过来抽你脸的那种。
至于天启年间,那种全线崩盘的状况,目前来说,似乎还遥远着呢。
出去城门之后,又行小半日时间,终于行至营帐设立之处。
此处营地自然是贴着城墙不远处设立,如此取用粮水也着实方便。
因为年久失修,且不常做准备,以应远师的缘故。
其营中虽有木屋,大舍,可终究不全,内中有多处空场还是设立营帐以供士兵居住。
这营地之中,也有巡查,设岗之处,四周也有高台,台上皆有士卒卫护。
守营的有老有少,差异明显。
从安陆州出来的这些人是军卒之中中坚力量,他们警惕心确实比新兵强上许多,岗哨不仅布设严密,而且毫无放松警惕之处。
相对而言新兵们就差得多了。
他们学习着老卒们,也想要做到那种全神戒备的态度,可终究会被各种外因所干扰,一只蛤蟆,一只蚊虫乃至一块漂过的云,也会稍许的分散注意力。
他们在想什么呢?
会不会想着去附近抓点野味来补充被糙麦饼刮去油水?
会不会想着娶老婆生孩子那点儿事?
会不会想着过好日子盖新房子的事?
还是说在想着建立功勋,获取战功?
不过,要说最禽兽的莫过于孟智熊这个畜生。
这孙子现在仗着自己乃是个百户,又管了五百人多,竟跟个大爷一样,把个一身腱子肉往大营里头一摆,坐在常备的木制桌椅前面,手里捧着书。
看的什么书呢?
陆斌凑过去一瞧,封皮赫然两大字《春秋》
!!!?
他读春秋?
许是书看得累了,两眼皮子一闭,坐于椅上竟发出微微的鼾声,而桌头上两盏油灯,已然点的尽了。
挑灯夜读?学习进步?这丫挺?
思想觉悟到挺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