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杨师傅和赵师傅与后厨的所有人告别,还和何雨柱再次紧紧拥抱,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职工食堂。
刘岚眼眶湿润了,差一点就掉下眼泪。
“唉,最受不了这种离别的场面了,差点让我落泪。”
不过是在采石场改造五年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那个愚钝至极的徒弟贾东旭,都能通过救人性命立功,减刑一年。易中海觉得,在采石场里,他自己更有机会立功。
只要立了功,刑期自然就不会只有五年了。
有了希望和目标,易中海的心情好了许多。
但当他真正开始在采石场干活,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这才明白,每次探望贾东旭时,为何贾东旭总是如此憔悴、忧虑、骨瘦如柴。
采石场的劳动强度巨大,即便易中海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实际操作起来,他发现他大大低估了这种劳改的辛苦、疲惫和危险。
打石头当然要放炮,而放炮时,一次往往不是只放一个。这么大片的山石,一个炮根本不起作用,必须成串放。
引信相连,点燃引信。
所有人都躲得很远,捂住耳朵,等待炮响。不多久,
轰轰轰轰……
犹如惊雷炸响!
震得人头皮发麻。
尘土飞扬,乱石滚动,场面令人恐惧不已。待到**声结束,乱石停止滚动,
易中海和其他劳改犯便在监督人员的指挥下,上去搬运石头。
所有从山上运下来的石头,由老旧的直臂挖掘机装载到绿皮货车上。
这些卡车将石头运往水泥厂。
所有的石块经过加工粉碎,制成水泥,供应全国各地。
但并不是每次**都很顺利,有时会出现哑炮。点燃引线后却没有响的,便是哑炮。
这玩意最危险!
稍不注意,旁边工作的人员就会突然面临巨大的危险。轻则失去肢体,重则命丧黄泉。
上次贾东旭之所以立功,正是因为机缘巧合救了一名离哑炮很近的劳改犯,才减了一年的刑期。
易中海在外面时,以为在采石场劳改立功很容易。但当真正来到这里,他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幼稚。
在这里,立功岂是轻易之事?那都是拿命去拼的事。
运气好,拼命能救了人自己也不会受重伤。
运气不好,可能自己也会跟着被救之人一命呜呼。真是令人恐惧至极!
易中海忽然觉得,相比在采石场的劳动,他当初在机修厂废料库挑拣废件的日子,简直如同天堂一般。
至少在废料库不会每天都面对震耳欲聋的**声。
至少在废料库没有人身自由的束缚,完成任务后可以按时下班。
至少机械修理厂的废品库房还有食堂,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饭菜的质量和价格:想要吃得好一些,就多付些钱;如果经济紧张,少花费一点也能吃得饱。
但石场的情形截然不同,每餐只有黑面窝头,配菜不是腌咸菜就是清水煮的大白菜。
也难怪,之前每当易中海来看望在石场劳动的贾东旭时,都会发现他的身体异常消瘦。
长年累月从事重体力劳动,食物又极其缺乏营养,几乎到了挨饿的边缘,难怪他的身体瘦成那样子!
易中海疲惫不堪地随着其他服刑人员一同工作。正当他卖力地干活时,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呼唤他名字的声音。
易中海转过身去,远远地看到了贾东旭在向他挥手。“师傅,真是你啊?”
“苍天有眼啊!师傅,我还担心这辈子再也没机会见到您了。”
说着,贾东旭快步走过来。
此时,一位监管员大声呵问,“你在做什么?”
“嗨,黑哥,我是小贾,贾东旭呀,您不认得了吗?”贾东旭赔笑着回答。
“小贾,哦,是你小子啊!”
“我听说,前几天你又溜出去了?”监管员接着说道,“结果还是被抓回来了吧?”
“今后你还打算再逃跑吗?”
外号“黑哥”的这名监管者以前是贾东旭等劳改者的直接管理者。上次贾东旭勇敢地救了一位工友,而“黑哥”正是当时的见证者之一。自那以后,他对贾东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像从前那样动辄斥责或体罚贾东旭了。
“再也不跑了,再也不了,我再也不想尝试那种冒险的事情了。”贾东旭连忙表态。
“其实我只是想跑回家一趟,想亲口问清楚一件事。”
“我老婆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孩子?”
“可我没等到机会说清这事,就被人抓了回来。”贾东旭脸上布满了愁容,苦笑着向“黑哥”坦白。
这一番话反而让“黑哥”大笑了起来。似乎,在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待得久了,人的性情会发生扭曲。听到贾东旭被人戴了“绿帽子”,“黑哥”不仅没有责备,反而对贾东旭生出了一些怜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