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末,一轮弯月漫上枝头,赵俨端着一杯热浆走上画舫甲板,看着眼前灯火映红天色的汉中城,心里生出一些压抑的情绪。
亥时为凶时,如果诸葛孔明把时间拖到亥时,那这一趟十有八九是要黄了。
他手里的一杯茶还没有喝完,水寨关口的吊桥就扑通一声落在水面上,接着几条快船引着一只轻舫出现在赵俨面前。
“赵太守,久闻大名,久仰久仰。”一个身材并不高大,但看起来标准匀称的男人出现在众人面前。赵俨看了一眼男人的黄四方纱帽,知道来的是偏文职一类官员,但一时间天色昏暗也看不出从几品。
“这边有礼,代众人向大人问好。”赵俨一边让众人放轻松,一边上前两步做出回应。“敢问大人如何称呼?”
“哈哈哈,赵太守当真是贵人忘事,当年赤壁大战,您在大江之上纵横舌战,我就在席下坐着瞻仰,当时只觉得先生神勇,后来才知道这是大儒之范!“来人卖了个关子。
赵俨听到对方这么说,就微探身体往前看,仔细打量来人。可惜这漂泊半生遭逢的人太多,根本看不出所以然。
“不为难赵太守您了,我是汉中守令董允。”来人再次鞠躬施礼。
“原来是董太守,川中好儿郎声名在休昭,不曾想今日在这汉水之上遇到休昭,真乃俨某之幸甚啊。”赵俨赶紧客套起来。
“哈哈哈,赵太守竟然识得我!这一两日,一定请让我一尽地主之谊。今日我们暂且不叙,丞相还在等着赵太守呢。”董允说着让人把船靠近清漆大舫,对赵俨一行做出请的姿势。
赵俨也不再客气,手持使节带着郭厚安和随行上了董允的轻舫,让一名管家把礼品细软一并交割到快船上。
轻舫转出汉水,进了一条人工渠,然后七绕八绕推进汉中城,又在城市河道走了一炷香的功夫,这才停靠在一个并不宽敞的码头上。赵俨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色,却正是亥时正浓。
上岸有一片广场,广场上漆黑一片,只等着所有人聚拢在一处,前边的檐楼上突然挑起一只硕大的灯笼,这灯笼似乎是被某种东西包裹了三面,灯光直指向众人,把众人脚下米范围内照的是灯光如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