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乱世谋局:三方联盟
黄诚将密匣稳稳塞进周瑜手中,目光坚定,便不再多言,转身迈着大步流星的矫健步伐,朝营帐外走去。他那略显单薄却又无比坚毅的背影,在营帐内的烛火映照下,多了几分决然。
他身后,孙权望着那渐渐远去、最终融入夜色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犹如平静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思绪万千。
“公瑾,这赵云麾下的黄诚,行事果敢毫不拖泥带水,言辞恳切令人动容,且带来的计策精妙绝伦,信物更是非同小可。看来,这江淮的局势怕是要掀起一场大波澜了。”孙权微微皱眉,那两道英挺的剑眉犹如两座小山,笼罩着一丝凝重,对一旁的周瑜缓缓说道。
周瑜轻轻抬手,掩去眼角那一抹不易察觉的黯然,那是对眼前局势的无奈与忧虑。
但很快,他的神色便重新变得凝重而深邃,宛如深邃的夜空,隐藏着无尽的智谋:“主公所言极是。如今曹操虽退回许昌,可根基并未受损,又与刘备缔结联盟,这无疑是我们江东的心腹大患。这赵云主动示好,且计划周全细致,若能与之联手,对我们江东而言,未尝不是破局的绝佳良机。只是,曹操在许昌仍有重兵把守,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需时刻保持警惕。”
吕蒙在一旁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抱拳朗声道:“主公,将军,末将以为,当速做决断。那曹军斥候已至建业西门,想必曹操很快就会得到消息。若我们再犹豫不决,只怕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就会从眼前溜走,日后追悔莫及。”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孙权微微点头,深邃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诸位所言甚是。传我命令,即刻整军备战,同时命人去打探曹军的动向。至于与赵云的联盟之事,孤需再斟酌一番每一个细节,明日酉时亲率水师北上之事,暂且搁置。我们需在三方的博弈中找到那个最有利于我们江东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在东郡城内,阳光洒在重新恢复秩序的街道上,赵云却无心欣赏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他望着城中的点点滴滴,心中却并未放松警惕。这太平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主公,如今东郡局势虽已稳,但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才是上策。那黄诚前往江东,不知能否顺利说服孙权。”沮授站在一旁,眉头微蹙,目光深邃而凝重。
赵云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文和所言极是。这江东之地,孙权素有野心,其麾下谋士更是如云,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轻易做出决定。不过,只要我们诚意足够,且作战计划周全缜密,想必他们也会有所考量。只是,我们也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江东身上,还需早做打算,以防后患无穷。”
而曹操退回许昌后,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他端坐在主位上,身形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王者威严,面色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诸位,如今刘备占据荆州,势力渐大,其野心昭然若揭;赵云又在东郡站稳脚跟,且与江东似乎也有联合之意。这天下局势,对我们愈发不利,犹如乌云蔽日,步步紧逼。诸位可有良策?”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整个大帐之中。
程昱出列,身姿挺拔,抱拳说道:“主公,末将以为,当先稳固许昌防线,加强防御工事。城墙如同我们的保护罩,只有坚固无比,才能抵御外敌的侵袭。同时,可派人与刘备交涉,探听其虚实,再做定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殆。”
曹操微微摇头,眉头紧锁:“大耳贼如今野心勃勃,不会轻易与我们合作。且那赵云在东郡动作频频,似有不轨之心。我们有吕布这样的猛将打头阵,绝不能坐以待毙,需主动出击,打破这僵持的局面。”
荀彧在一旁轻轻轻咳一声,打破了帐内的沉默,然后缓缓说道:“主公息怒。如今局势复杂多变,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不可轻举妄动。刘备占据荆州,民心渐附,且兵强马壮,若我们贸然进攻,恐难以取胜,只会陷入泥潭。而赵云虽在东郡有所动作,但尚未对我们构成实质威胁。依在下之见,当先安抚刘备,分化其与赵云的联盟,让他们自己自乱阵脚,再图其他。”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浇灭了曹操心中的怒火。
曹操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停下脚步,微微点头说道:“文若所言极是,此乃当务之急。传我命令,即刻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务必探听清楚刘备的真实意向。如今局势诡谲,不可不防啊。”
荀彧恭敬地抱拳行礼:“主公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微妙,若能提前知晓刘备动向,于我大军行动大有裨益。只是……”荀彧欲言又止。
曹操抬手制止他,目光扫视众人,严肃地问道:“只是眼下局势复杂,此地四困之地,倘若赵云、刘备、孙权三方势力成功联盟,当如何解决?”
帐中众人听闻,不禁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凝重起来。片刻沉默后,站在末端的一个文士,神色从容地站出来,静静地说道:“主公,三方联盟,看似势大,然想要破局,需得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曹操闻言,眼睛一亮,当即问道:“仲达可有良策?”
司马懿不急不缓,微微欠身,神色泰然地说:“主公,欲破此局,须先问主公水师与江东水师战力如何?”
曹操不屑地一笑,断然说道:“若非孤不如也!江东水师,虽有一定实力,但朕的水师亦非泛泛之辈。”
司马懿嘴角微微上扬,又接着问道:“那将士如何?兵力又如何?”
曹操挺起胸膛,自豪地说道:“我曹孟德麾下将士,皆是忠心耿耿、勇猛无畏之辈,兵力更是胜江东鼠辈数倍有余。倘若正面对阵,我曹孟德岂会惧怕江东那帮人?”
司马懿却是不慌不忙,轻声说道:“四困之局,着实棘手,若要破局,只能先破一方。赵、刘、孙三方势力,唯有孙权相对较弱。主公何不孤注一掷,可先固广陵,渡淮水,顺势取九江、庐江。一旦成功,便可扭转当下不利局势。”
夏侯惇一听,顿时皱起眉头,大声说道:“先生此计,虽有几分道理,但毕竟是我大军孤军深入,倘若江东和刘备其等人前来救援,恐怕会陷入两面夹击之境啊!”
曹仁也面露担忧之色:“夏侯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毕竟江东之地,地势复杂,敌军援军若有准备,我军恐会腹背受敌。”
司马懿微微抬眼,不疾不徐地说:“元让将军、曹仁将军不必过于担忧。主公水师虽然并不强大,若能稳步推进,先稳固广陵,再顺势而下。在进攻之时,可派一支奇兵驻守淮水关键要道,以防敌军增援。且江东之人,多是畏战之徒,若能一战击破其防线,江东其他地方必然人心惶惶,不敢轻易出兵。当然刘备与赵云也不得不防,虽说孤注一郑,并非不管不顾,可遣一军将其拖延即可。”
曹操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仲达之策,甚为精妙,孤明白了。只是这一路推进,耗费颇大,若是粮草不济,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