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2章 实践课(2/2)

与此同时,在厂区那略显幽静的另一个角落,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

张科长和孙教授面对面站着,神情专注而严肃,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持续进行着。

张科长微微皱着眉头,目光中透着一股坚定的神情。他双手背在身后,语气沉稳而有力:

“孙教授啊,你可能没有深入了解过我们这些苏联老设备的特性。它们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体系,这是在长期的实践和生产中摸索出来的。

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每一道工艺的流程,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检验和优化。

这些老设备就像是我们的老朋友,它们陪伴着工厂走过了风风雨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工作基础。

我们不能轻易地用那些西方的所谓新理论来生搬硬套,那样做很可能会打乱我们现有的生产秩序,反而会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

孙教授则推了推自己的眼镜,目光中闪烁着自信与执着的光芒。

他双手微微摊开,认真地说道:“张科长,我理解你对老设备的深厚情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时代的发展啊。

知识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突飞猛进。

新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蕴含着更先进的思想和更高效的模式。

只有不断学习和接纳这些新东西,我们才能让工厂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一直守着老一套,不思进取,最终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张科长强调着老设备的价值和稳定性,每一个观点都带着对过往成就的珍视;

孙教授则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每一个论据都彰显着对创新的追求。

他们的眼神中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谁也不肯轻易松口。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李向明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了一下,那目光中既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又有对这份争论背后深思熟虑的考量。然后,他缓缓地说道:

“张科长,孙教授,你们的争论,我已经都听到了。我深知你们都是为了工厂的发展心切,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李向明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中闪烁着温和的光芒,继续说道:

“张科长,你一直扎根在工厂,对每一个设备的运行情况、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了如指掌。

那些老设备承载着你的心血和工厂的历史,你希望能保持它们的稳定,这是非常正确和难能可贵的。

而孙教授,你作为学术领域的权威,始终关注着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你积极倡导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也是为了让工厂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竞争力,这份担当和进取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每个人的赞扬。”

他接着说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经验就固步自封,陷入经验的泥沼而抗拒变化。也不能盲目地追求新理论而忽视实际的生产需求。

工厂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支持。

我们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把知识和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

张科长和孙教授听了李向明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仿佛在思考着自己一直坚守的观点是否过于片面。

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凝固了,只有那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在耳边轻轻摇曳。

李向明接着说道:

“我们需要增设一门实践课,让工人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

工厂就像一个大学校,每一个工人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只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新理论的应用,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一些改进,充分利用老设备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理论的应用。

这样既能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又能让我们享受到新理论带来的优势,实现工厂的转型升级。”

张科长和孙教授对视了一眼,那眼神中仿佛有了一种默契。

在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彼此的共识,就好像两颗原本相互碰撞的流星,终于找到了共同的轨道,一起向着未来飞驰而去。

在厂里决定增设实践课之后,整个工厂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每个人都对这门新课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厂区的教学楼前,工人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准备参加第一节实践课。

以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此刻多了几分对新知识的渴望。

负责实践课教学的,是李向明和孙教授以及几位资深的技术骨干。

他们在教学楼的会议室里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安排,便等待着工人们陆续入场。

第一个走进教室的是李二牛,这个平时在车间里就充满干劲的小伙子,此刻的眼神中更是闪动着别样的光芒。

他迫不及待地找了个位置坐下,周围也围过来几个熟络的工友,大家小声地交流着对这堂课的期待。

不一会儿,教室就坐满了人。李向明走上讲台,他的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

“工友们,今天咱们这实践课算是正式开课啦!大家都知道,咱们厂这次增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咱们更好地把新知识和新设备结合起来,提高咱们厂的生产效率,让咱们厂发展得更好!”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孙教授接着走上台,开始讲解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工友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准备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大家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

每个小组都会拿到相应的实际生产案例,大家要根据今天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去找到解决方案。”

说罢,技术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案例资料一一分发到每个小组。工人们纷纷打开资料,认真阅读起来。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解决一个无比重要的谜题。

其中一个小组,成员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刘大爷和几个年轻的新员工。

他们围坐在一起,仔细研究着案例。

刘大爷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觉着这个案例里,设备的运行模式可能有些地方不太适应新的生产节奏,咱们得先从这儿入手。”

@久久小说网 . www.jjtxt.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