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雪域高原的气候还是挺宜人的。
很快,唐军迅速动员起来,一队队禁军将士向着预定地方集结。
这次出征雪域高原,一共动员了十五万大军,其中多达十万都在青海轮训过,对于雪域高原的气候挺适应的。剩下的士兵虽然没有参与过青海轮训,但也都在各自防区的高山上作训过。
从李恪登基开始进行军制改革后,唐军就开始进行青海轮训作战,只不过,那时候因为内外事务繁多,规模并不是很大。直到贞兴六年后,唐军的轮训规模才开始扩大化,到了贞兴八年,除了实在找不到高山的地方,所有有高山地方的唐军,都要进行高山训练作战。
可以说,为了进军雪域高原,李恪真的是做了很长的准备。
练兵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后勤保障。
钱粮不是问题,问题是运输和道路。运输的车辆问题随着大唐工坊的大兴也迅速解决,就只剩道路这个问题了。李恪后来为什么要暂时接受禄东赞的和谈,就是为了解决道路问题。
弃宗弄赞病逝后,禄东赞虽然还是能控制吐蕃朝政,但实际上掌控力是下降的,尤其和苏烈一战大败后,禄东赞的威望下降很多。到了泸定桥一战,杰布带领大军死活攻不破泸定桥防线,禄东赞就压不住吐蕃境内的反对声音了。
这种情况下,李恪解除对吐蕃的经济封锁恢复通商,除了要拉拢吐蕃贵族打造亲唐势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借着通商来修路。
这几年的通商下来,大唐默默修建了好几条道路,虽然都不是宽敞的大道,但每条道路维持三五万人半年的作战还是没什么问题。由于大唐修路实在低调,还借此拉拢了许多吐蕃贵族,以至于禄东赞都蒙在了鼓里,压根就不知道能够容纳唐军中等规模行军的道路,都已经修到吐蕃境内深处了。
就像现在,大唐已经开始进行半全面动员准备收雪域高原了,逻些的禄东赞还是一无所知。通商不仅让大唐打造了大量的吐蕃亲唐势力,还间接堵死了禄东赞对大唐的了解通道。
毕竟,亲唐的吐蕃贵族,都是很不喜欢禄东赞的。这些亲唐的吐蕃贵族,他们不愿意去天竺的富庶之地,也不愿意听禄东赞的话语行事,那么投奔大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
逻些,禄东赞感觉很苦。
赞普已经不在逻些了,去天竺之地的新都城新逻些了。天竺之地虽然富庶,但禄东赞去了一次后,就发现那里对吐蕃勇士的腐蚀太强了。
就像唐人说的,温柔乡,英雄冢。天竺之地,对于吐蕃勇士而言,就是一个能将英雄气概腐蚀的一干二净的温柔乡!
可是,已经迟了。
咳嗽了几声,禄东赞走在逻些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的繁华,倒是抹平了心中的一点烦闷。
也不知道,唐皇李恪什么时候会对吐蕃动手,前些日子有商队传来消息说,新罗和百济已经国灭,都已经变成唐人的领土了。就禄东赞对李恪的了解,这么一个对土地极其执着的帝王,是不可能放弃对雪域高原的觊觎的,就是不知道会选择什么时候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