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王笠纶一家人难得的在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们这个家有点奇怪,儿子有两个妈,但气氛始终很融洽温馨。
王笠纶和儿子的交流确实很少,或许也是因为交流太少,面对王笠纶时,儿子表现的还有些畏惧。
可能这么说有些严重,但确实是有些放不开的。
当讨论的出国学习的事时,儿子也有些不太敢表达真实想法。
好在两位母亲都善解人意,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多话她们都帮着说了出来。
“你自己是什么意思?”王笠纶最后还是问了儿子自己的意思。
“我觉得两个妈妈说的很对。”儿子犹豫了一下后答道。
“那行,随后我们给你安排出国,你自己也做下准备吧。”王笠纶没有再说什么,他看得出来儿子确实是想出国的。
又过了几天,王笠纶接到通知,让他次日下午到政务院开会,会议规格很高,是政务院的办公会议。
这种会议几位正副院长,政务委员,以及正副秘书长等人都会出席,王笠纶算是被特别加进去的。
王笠纶已经提前知道了会议的主要内容,很明显就是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他也估计老夏会让他在会上发言,因此也提前做了一些工作。
很快就到了会议开始的这一天,这也是王笠纶第一次参加这种高规格的会议,可以说这种会议就是真正的左右时代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会议。
会议直接是夏庭邺主持,每个人手上也都提前拿到了会议资料,显然开会之前夏庭邺的办公室团队,已经做了更多的调研。
一开始就直入主题,而夏庭邺引入主题的点,正是王笠纶提到的那个三川镇畜牧站。
那个编制比全镇的牛都多的畜牧站。
这种会议的气氛有些沉闷,就算发言每一个人也都是斟字酌句,果然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夏庭邺点名让王笠纶来发言。
“王主任早些年也参与过基层的体制改革,当时你所在的县还是全国唯二的两个试点县之一吧?说说看你的想法。”夏庭邺让王笠纶发言,还提了一句王笠纶的过往。
这话基本上就是在说,这方面王笠纶是有经验的,而历史也已经验证,当时徽山县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
成功的人说的话自然更有说服力,这是夏庭邺希望通过王笠纶的发言成为会有转折点。
这基本上也是大多数领导掌握会议节奏的一种常用手段,一开始抛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安排一个心腹,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也可能不用商量,懂事的心腹一眼就能看出领导的心思,自然发言就是往领导希望的方向上靠。
有了这一番发言,接下来领导就顺势认同观点,剩下的就是附和与赞同,再接着讨论的主要方向就变成了该如何去做这件事。
领导讲究的就是一个不着痕迹,润物细无声。
王笠纶的发言确实也很有针对性,主要讲的也就两个方面。
首先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没说自己暗访云凤镇所得,而是通过会议提供的资料数据,认为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