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0章 大汉雄风(1/2)

战争带来的影响却非常明显,东方人开始更多的出现在欧洲。一部分是在法国的日本人,即便战争结束,法国依然想办法暂时留下了大量日本人,法国农场需要这些劳动力,哪怕他们睡法国女人,生混血宝宝,但他们能干活啊。

最后留下了近百万日本人继续在农场工作,走的那些日本人,许多怀里都抱着孩子。这趟法国之行,对日本的民族影响很深。日本人看到了高高在上的白人仿佛也就那么回事,在亚洲趾高气扬的白人,在他们本国也有大量穷人。法国女人也不都是贵妇,作风堪比日本下南洋的女孩。在法国女郎的热情之下,太多日本劳工沦陷,一开始还有上白人的得意感,现在一个个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少数带走了战争期间的女伴回日本,少数带走了不被承认的孩子,大多数被从前线回来的法国士兵暴揍了一顿,带着伤痛踏上回乡的轮船。

日本人还看到,真正有地位的是大汉人,汉军大量驻扎法国交通要道,手拿钞票享受着他们在法国农场永远也享受不到的红酒、牛排,廉价购买各种法国工艺品。汉商在法国各大口岸像上帝一般作威作福,他们手里的汉钞是每个法国人都想要的。他们收购法国工厂,采购法国商品,然后卖到世界各地。汉商通过一场战争,成了世界商人。

日本人看不到的,更夸张的情况发生在德国。战争中,汉人财团收购了德国在菲律宾、美洲地区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不仅仅是一栋栋商行,还有德国培养出的商业职员,以及德国建立的联系欧洲的贸易渠道。战争中,只有有实力的汉商能通过巴格达铁路维系这种贸易,战后立刻顺着这条渠道涌入德国。

现在德国的廉价商品再次涌入美洲市场,可经受的从德国商行变成了汉商商行,德国人进一步沦为生产商,打工人,买办们翻身做了主人。

德国最大的产业还是军工业,汉商看不上大炮,但战争中催生的大量新技术还是非常香的,最新式的飞机、坦克,以及德国人标志性的飞艇,工厂设备带成品直接买下,然后卖给汉军,工厂搬迁回国。

这些对于德国也有好处,大大的好处,因为他们的生产体系并入了大汉帝国经济网络。这是一个对德国而言,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已经工业化的大汉帝国,六亿人口的消费能力无与伦比。

在其他地区,大汉力量也在填补着战争创造的空缺,沿着巴格达铁路,经济力量渗透进了以前很少涉足的中欧地区。

但更大的收获还是在变动最剧烈的地方,在俄国。受母国俄国的影响,西伯利亚也发生了各种不能描述的变动,这些年里,西伯利亚一直暗流涌动。各种势力明争暗斗,同一座城镇,很可能出现布什维克、孟什维克相互攻击的情况。大汉可以在这里建立政权,但无法不让这些组织传播。他们暗地里活动频繁,有支持莫斯科政权的,也有支持乌法政权的。

受俄国动乱影响,许多乌拉尔地区的俄国人不断偷渡,躲避战乱。也有一些西伯利亚年轻俄罗斯青年,受到祖国的召唤前往俄国,有的甚至参加了一战。

刘勇强请了很多西伯利亚的俄国顾问,得知这里最需要的是确保当地农民的利益。当地至今都有500万俄国农民,生活在150万农场中,耕种着6000万亩土地,蓄养了2000万头牲畜。跟俄国西部那些分贵族、地主土地的村社农民不同,这里都是移民,都是自耕农,人均耕地12亩。

只要维护了这500万农民的利益,刘勇强都能在西伯利亚当沙皇。

所以他痛快的下发旨意,永久性免除西伯利亚地区农民的农业赋税。收税吗,哪里都能收,羊毛出在羊身上,农民总要吃盐吧,从盐商销售中抽税性价比高多了,满清都懂。总要买化肥吧,总要买衣服吧。但农产品免税立刻就让他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

这500万俄国农民,一半甚至都是一代移民,对沙皇和俄国文化的认可是没法短时间内抵消。因此并不是很稳定,他们受各路势力影响,经常起来闹事。以前沙皇不认可西伯利亚的归属,西伯利亚始终平静不下来,尽管没有战争,大汉也不得不在西伯利亚维持庞大的军备,担负巨额军事支出。现在红俄条约一签,西伯利亚俄罗斯人顿时有种被出卖的感觉,反抗不到那没有停止,反而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波。但这一波过后,就真的没有精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jjtxt.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