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已经暂时停止进攻,但没有退兵。
英法早就无力反攻,在这次皇帝会战中,联军已经损失40万人,多处战线根本没有兵力填补,已经处于不设防状态。
第二天的签约日,各国代表各怀心思,英法已经知道德国内部革命的消息。会不会像俄国一样彻底崩溃?这合约还要不要签?
德奥则在催促英法签约,对英法的态度非常不满,声称如果今天不完成签约,德奥一方代表将坚决承认之前的谈判内容,放弃这次和谈,退出和会。
场内进行着一场心理博弈,英法到底敢不敢赌德国一定会崩溃,德奥在赌英法敢不敢拒绝签约。
场外同样有一场博弈,英法紧急跟大汉帝国会晤,沟通关于德国革命的情况。
“如果德国发生俄国那样的革命,不知道大汉帝国会采取什么态度?”
“我们不干涉德国内政。”
刘勇强亲自跟英法大使沟通。
“如果因为德国革命,已经谈成的合约无法执行,大汉会不会坚持合约的有效性?”
“合约是你们双方签订的,至于履行情况,以你们双方为准。大汉作为斡旋的一方,始终是中立态度。”
得到这个承诺之后,英法大使的意见很快传进会场,英法一方终于签约了。
这是一份双保险,先签字,意味着战争结束。如果德国革命了,那一切都拉倒,德国这个政权都没了,和约条款自然作废,他们就不用执行,大汉也不会采取强硬措施。如果德国人成功镇压了革命,也得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让英法继续执行和约。
总之一签字,战争就结束了,可以静观德国革命,有机会说不定还能干涉一下。
“怎么德国人也革命了?我还以为是吃不饱肚子呢。”
意外还是不意外的发生了。过程还是那么个过程,在港口窝了四年的德国海军,在皇帝会战期间,接到了海军部的命令,要求起锚出港跟英国海军决战。这算是兴登堡做最后的孤注一掷,海陆全部发动总攻。结果海军拒绝执行任务,直接将舰队熄火了。这迫使海军部收回命令,但之后开始清算,逮捕了800个海军军官。
海军敢拒绝任务,就已经意味着不受海军部控制,逮捕军官引发了海军起义。这支德国海军啊,战争期间唯一的作用竟然是在战争最后阶段发起了起义。
这是兵变,跟吃不吃的饱无关,是军队不想打仗了。这种情况战争中已经多次发生,法国最严重。
海军在基地基尔城起义,这是一个有20多万人的工业城市,工人立刻响应。
“工人工作太累!”
工人起义情有可原,德国海军真的是……
工人起义迅速传遍了周边十几个城市,早已发展多年的工人组织组织工人拿起武器,筑起街垒,仿佛来到了热情似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德皇惊慌失措的跑到陆军总参谋部,要求兴登堡从前线调兵镇压,但兴登堡告诉皇帝,他的军队已经不支持皇帝了。
此时皇帝身边的忠诚文官告诉皇帝,唯一能够扭转局势的,不是兴登堡之前发动的皇帝会战,而是尽快让步,签字。
于是德皇给前线谈判代表发了电报,让他们尽快让步,尽快达成和议。
“太好了!”
在比利时战争总部的威廉二世接到合约内容,兴奋的挥舞着有力的小手。
“这是一封能让所有人服从的命令!”
他相信只要这份合约公开之后,所有的不满都会消失,街头的工人会走回工厂,反抗的士兵会重新向他效忠。
合约内容几乎和议会中的一些势力要求皇帝退位的声明同时刊登到报纸上。
两个都是炸裂的信息,迅速传遍全德国。
议会中一些进步势力,要求,除非德皇退位,否则他们就退出内阁,这样会让德国内阁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