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蒙古这个名词在欧洲基本上已经是个历史词汇,偶尔能出现在一些文化人的口中,但语境是凌乱的,含义完全不同。地理学家说出来代表地理,历史学家说出来代表历史,社会学家说出来代表人种。
唯独没有人将这个名词跟一个民族对应起来。
突然威廉二世这么一炒作,欧洲喜欢研究谱系的学者一研究,呦呵,蒙古帝国竟然一直没灭亡!它经由满清传承到现在的大汉王朝手中。在法理上,完全合法。虽然血缘上大汉皇帝跟蒙古黄金家族八竿子打不着,但如今打着这些旗号的谁特么还有血统。
奥斯曼打着继承中亚金帐汗国的旗号渗透中亚,伊朗自然就是伊尔汗国,连英国王室头上戴的印度皇帝头衔,都来自蒙古突厥系的莫卧儿帝国。
这么算起来,奥斯曼、伊朗和英国争的都只是蒙古帝国的藩属国资格。
当然奥斯曼玩的比这个更花,他声称以前所有的游牧帝国都是他的祖先,从匈奴帝国、回鹘汗国、花剌子模这些都是奥斯曼人建立的,抱着这一套思想,奥斯曼在中亚搞起事来不比俄国差,至少俄国人可不敢认自己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虽然俄国其实更有这个资格。
不管奥斯曼怎么争,在蒙古帝国面前,都只能是弟弟。
所以这个历史传奇在欧洲引起了一波回响,蒙古人的名头又响亮起来,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因为与之伴随的是草原法,是车轮高,是屠城,是西征等等。威廉二世的目的是借这些抹黑大汉帝国在中亚的扩张,却无视这是英国人邀请大汉来的事实。
搞得欧洲人一时间都以为蒙古帝国又中兴了,长子们又要西征了一样。甚至有半懂不懂的报纸评论,此时应该与俄国建立防御同盟,让人哭笑不得。
威廉二世算是给蒙古这个品牌刷了一波知名度,一时间蒙古产的乳制品、呢绒制品在欧洲都火了一小下。却也在大汉吞并西伯利亚后,再次引发欧洲国家的心理恐慌,在俄国甚至引起抵制运动。俄国可从没忘记西伯利亚,这个账他们会记一百年。别说西伯利亚还有500万以上的俄罗斯人生活,就是没有这些人,比如大汉把这些人全屠了,他们依然会惦记,像另一个时空中的中国人惦记外东北一样惦记。
至于西伯利亚现在划为西伯利亚汗国、布拉特汗国,这种把戏可骗不过俄国人。他们的地图上,这些地区都写着俄文名字。
舆论算是文化攻势,起不到实际作用,除非长期打这种攻势,彻底把国民洗脑。见效更快的还是军事和外交,面对蒙古大汗的抗议,奥斯曼人选择硬刚,背靠德国,胆气十足。反过来要求蒙古军队撤离,甚至增兵巴库。
巴库为什么是奥斯曼帝国的,都特么怪英国,这里位于高加索地区腰部,北边是大高加索山脉,南边是小高加索山脉,东边是里海,西边是黑海,中间是狭长地域,靠近里海位置的是巴库地区,靠近黑海位置的巴统地区。这里形成两个国家,东边的叫做阿塞拜疆、西边的叫做格鲁吉亚。
历史上格鲁吉亚长期被奥斯曼占据,但东边的阿塞拜疆是波斯的地盘,波斯一衰弱,俄国老传统,立刻南下侵占了这里,时间都超过半个世纪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俄国人就进驻了这里。还得怪巴库的石油开发,巴库油田开发之前,世界石油市场是被洛克菲勒垄断的,洛克菲勒建立的标准石油公司,每年几个亿的利润,洛克菲勒个人分红就有600万美元。这种生意怎么可能不让人眼红,所以巴库石油发现之后,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瑞典的诺贝尔家族这两个跟俄国沙皇家族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财阀就跑来开发了,他们修建了从里海的巴库到黑海巴统的铁路,将里海和黑海之间打通,石油源源不断进入欧洲,不但将俄国石油市场夺回,还从洛克菲勒手里夺走了一大块欧洲市场。
就因为这块油田,也因为横穿大小高加索山脉之间的巴巴铁路,英国人为了完整的控制这里,击败俄国后,就将这里划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人后来在大高加索山脉构筑防线,雇佣德国专家修建了大量堡垒。还勾搭山那边的车臣等民族,试图继续北上扩张。
俄国被削的太狠,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被割让给奥斯曼帝国,让俄国在这一带完全陷入被动。这都是英国搞的鬼,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国就想割走克里米亚半岛,但当时拿破仑三世帮了俄国一把。这次又是法国帮忙,但英国优势太大,克里米亚半岛还是被割走,俄国只在黑海保住一座港口——敖德萨,并且被解除武装。从克里米亚一直到高加索山脉之间,俄国所有土地被割给奥斯曼帝国。当然,历史上,这一块曾经也确实都是奥斯曼征服的地盘,可从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俄国人就占据了这里。
奥斯曼洗刷了自叶卡捷琳娜二世以来的所有耻辱,有点膨胀了。开始不给英国面子,不知道英国人有没有后悔削俄国削的太狠,早知道肯定会在这里保留俄国的存在,用来制衡奥斯曼帝国。只是跟俄国在这里打了太多次,英国实在是太害怕再来一次,想要一劳永逸,却不想奥斯曼会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