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章 大家都准备好了(1/2)

建宁二十五年。

老皇帝已经执政二十五年,这位马上皇帝,自咸丰3年起,拼搏十五年建立基业,当政二十五年,前后戎马倥惚四十余年,打下了一个大大的江山。无论以古今中外任何标准来看,这都是一代大帝。

嗯,他还没死,只是越老越荒淫无道,始终喜欢十八的,嘴上总挂着不能享受享受的道理。说来也怪,老皇帝怎么都不老,前几年脸上都有了些皱纹,一统天下后,脸上的皱纹都少了。有人说是他会长生之术,那些女孩就是……

这些年,老皇帝除了甲午年精神抖擞了一次之外,就是庚子年突然又勤政了一年,此后就比较懒政,一切大政基本都出自丞相府。

不过丞相倒是换的挺勤,不管干的多好,皇帝都不会让丞相连任,三年一换,自郑世禄死后,这个规律一直没有被打破。

如今的丞相是一个外号大头的(不能提人名),铁骨铮铮,忠不可言。以对外强硬着称,深受舆论好评,言辞必是皇恩浩荡,不止一次在报上说,要不是当年皇帝陛下救灾,他一家老小都要饿死。可又有人说他家是前清官宦人家,云里雾里,也弄不清楚。

大头丞相因深得君恩,成了近年唯一一个连任的丞相。

有人说大头丞相能连任的原因是对洋人强硬,从英国手里强行收回殖民地。也有人说是大头丞相关爱工人,帮皇帝陛下建立了覆盖全国工人的皇家总工会,天天给穷苦力们说话,那真是咱穷人的好丞相呐。不像那些资本家,见天嚷嚷着议会,宪法,就是舍不得给工人涨几毛钱工资。

这大汉的资本家可了不得了,这些年一个个油水十足,货运天下,钱通四海,大汉的买卖人遍布有阳光的地方,从南美的热带雨林,到非洲的戈壁沙漠,都有他们的门面。那最有钱的真是富可敌国,身价万万两的不在少数。

那些穷苦力是真的可怜,不老少几代前就进了城,家无余财,乡下又断了亲,年纪大点没了营生,流落街头,一个冬天总要冻死一批,真是闻着伤心,听着落泪。

老皇帝经常自认人民的好皇帝,这种事怎么能不管,建立了全国总工会,帮着穷哈哈,每年都跟穷工人代表了解穷人的情况。还弄了工人保险,总工会管着,让每个穷工人将来老了都能领到一份过日子的钱。

皇帝都这么为工人着想了,工人当然不会造皇帝的反。所以这些年一直太平,没有洋人家那么乱,洋人国家那叫一个狠,闹饥荒都不带管的,他能给穷人买保险?所以啊穷人就一个劲的闹腾。今儿这国罢工了,明儿那国游行了,一点不和谐。

还是咱大汉好,安安稳稳的过了这二十年都没跟人动刀兵,邻里要多和睦有多和睦,那边境上几十万蒙古兵听说跟对面俄国人家里的蒙古亲戚常串门,那边的亲戚动不动就揭不开锅,往这边跑的每年都有几百几千的。

朝鲜、越南、琉球这些藩属也安生,逢年过节除了纳贡外,就想着法给皇帝进贡秀女,一个比一个水灵。可惜的是后来这些秀女都没能给皇帝生个小皇子,小公主的,皇家还是子嗣单调了一些。

那二皇子当真了得,在美洲给自个打下了大大的天下,那年大汉跟英国签约,暗中得到了英国的认可,二皇子当即解散了那什么十人委员会,大权独揽。这些年励精图治,有臣民三千万,雄兵三百万。治下更是富得流油,那是真流油啊,流的是石油。就是传言跟太子不睦,将来太子继位,恐有兵祸。

二皇子基业能这么旺,还得是大汉长治久安,这些年人丁兴旺,近十年清点户籍,都六万万人了。说来也怪,以前四万万的时候,码头上是排着队出洋种地的,每年都有两三百万人出洋谋生,如今六万万人了,出去的反倒少了。除了那些在大城市打苦工的穷工人,大部分在乡村小工厂做工,赚的少,但安稳。

这十年变化极大,那些新派的人都说,大汉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有两万万人做工谋生,还有一万万做买卖湖口,城市里住着两万万人。那些总挑刺的洋学生总说,大汉工业就是靠着人多,没别的本事,根本没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大工厂优秀,没人家效率高。

这些话咱老百姓就不爱听,人多怎么了,人多那也是本事,那洋人怎么人不多,是生不出来呗,这么说是种不行啊。再说了,洋人都说什么达利安造船厂了不得,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厂,艾氏铁厂现在是世界钢铁大王,产业都20亿两了。

说起艾氏,他们可从英国人那里肥了一波,那年签约后没几年,大汉的勘探队就在澳洲找到了大铁矿,艾氏立马申请了开采权,这十年招了几十万人去那里挖矿,靠这座铁矿,艾氏超过了美国的钢铁大王,成了世界的钢铁大王,他一家一年就要练2000万吨钢,占了大汉的一半,听说都快赶上美国一个国家练的钢了。把英国人悔的啊,直嚷嚷要收回铁矿,跟大汉谈了几轮都谈不拢,为啥,舍不得花钱呗。

除了这小小龃龉,大英跟大汉关系越发亲近,虽然香港那事英国人不爽利,其他都顺着大汉。现在在英国跟荷兰殖民地当官的大汉百姓可不少,那里都成立了议会,里边有不少都是大汉的议员老爷。

南洋的汉人也多,前些年每年出洋都往那里跑,除了自家的小脚岛,大半都跑去了英国和荷兰人占的岛上,皇帝借钱给穷人买地,有了钱了就想着自家亲戚,一个带一个,去了好几百万。在南洋现在都有两千万大汉人,落地生根,入了洋籍,咱大汉仁义,不忘赤子,承认双重国籍,准这些人回家祭祖。

南洋之外,属巴西的大汉人多,前些年,最多一年有上百万人跑去巴西。为了这事,那小小巴西还闹了好几次,为了这事,大汉的舰队都跑去了一回,有人说开炮了,有人说没有,最后小巴西就怂了,改了什么法律。听说在巴西的汉人有七八百万,种地的,做工的,开铺子的,还有办工厂的。后来和好了,大汉宽厚,皇帝就派人去帮巴西修铁路,办学校,嗯,还娶回来一个巴西杂种妃子,杂了好多家的种,皮肤那叫一个细,油光油光的。

除了巴西外,这几年也就东洋国日本惹了大汉一回。那是朝鲜王来告御状,说日本人在朝鲜家门口勘探,造了一些小艇,招了一批死士,想要炸沉大汉的军舰。大汉那次是真的生气了,几百艘大军舰包围小日本,最后日本的天皇谢罪,连海军大臣都换了。还在国内修改课本,不准老师教孩子学坏,不许讲大汉的坏话。

说起这个日本老师,那是真坏,从小就教他们的小孩子要立大志打败大汉,这大汉能不动怒吗。可后来听说,皇帝虽然大发雷霆,还说得学学这个小日本,因为这日本国的学校办的多,人家一百个人里就两个不识字的,这事让皇帝念叨了好些年。大汉现在一百个人里还是有三五个不识字,每年专管教育的礼部侍郎跟皇帝汇报的时候,出来都是一身汗。

这侍郎也是不会做官,说坏消息,那就得皇帝心情好的时候。人家大头丞相能得黄恩浩荡,那就会挑时候。

“蒋老哥。陛下今天心情如何啊?”

这不大头丞相又来了,偷偷塞了一张钞票后悄悄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jjtxt.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