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们调查,德国统一之后,在拉美地区的扩张十分猛烈。德意志民族因为长期四分五裂,他们的商人国际视野非常好,不做国际生意就生存不下去……”
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商人的这种习惯依然保留,以前只是汉萨同盟城市的时候,他们的足迹就遍及东西欧,南北欧地区,统一后有了德国这个更强大的平台,德国商人顺势冲出欧洲,在全世界投资。非洲和拉美是两个扩张的热门地区,因为只有这里还有点机会。
相比在非洲可以扩张领土,在拉美主要是经济利益。
“德国每年向拉美出口3500万美元的商品,而且增长速度极快,委内瑞拉全部商业的三分之一,工业品的三分之二都掌握在德国商行手中,军火贸易全部都是德国在做,克虏伯和莱茵金属是拉美国家的军队武器供应商。德国在这些国家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初步估计,超过了20亿马克(大概1亿英镑,5亿美元)。”
设领事馆可不容易,得有相关的人才,最好是法律出身,还得懂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大汉在这些国家每个平均都不到一个,就几个有华人移民的大国设立了领事馆。商品出口有一些,但不多。亚洲距离美洲太远了。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德国很可能不仅仅只有商业利益的图谋。他们在巴西设了24个领事馆,秘鲁、阿根廷、哥伦毕业各11个,委内瑞拉8个。前几年巴西叛乱的时候,德国派去了两艘战舰,试图扶持佩德罗皇帝的侄子复辟,他们还试图得到委内瑞拉附近几座荷兰人的殖民地,他们似乎试图在拉美殖民……”
殖民美洲的企图,德国一直都有。别说拉美了,在美国都有点想法,当德国移民来到美国后,在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形成自己的聚居区并坚持使用德语,开办德语学校和报纸,甚至计划建立德国移民州,引起美国上层的警觉后被破坏,此后德国对向美国输送移民的兴趣就不大了,只是美国优越的条件,还是吸引德国移民趋之若鹜。
“他们成立了殖民协会,这个协会一直反对移民美国,因为移民一进入北美,就会被融合,失去他们。他们宣扬‘不要让欧洲的孩子,变成美国的大人’。他们推动的主要移民方向是巴拉圭和阿根廷,在那里建立了大量居留地。这些居留地都是独立的德国社区。已经引起了美国的注意,警告称,这些将会成为德国未来殖民的芽孢。”
刘勇强听着露出凝重之色,这是竞争对手啊,大汉现在干的也是这种事。
“我们的情况呢?”
“目前看,在巴西我们比德国更成功。德国人通过在巴西内陆购买土地的方式建立居留点,我们直接在成熟的沿海地区购买土地,最近五年至少有三十万人通过贷款购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聚居在一座座大种植园之间。”
刘勇强思考了一阵,这不是模式的成功,而是靠人口的优势,大汉能移民数量更多。德国绝对数量要少很多,而且主要意愿还是去美国。
向巴西大量移民的国家很多,巴西人已经自己撑不住废除了禁止亚非移民法案,跟日本也签订了移民协议。不但跟日本移民公司签订协议,每年输送数百上千家庭去巴西种植园工作,还补贴一半运费。在欧洲各大港口,更是不断宣传巴西建立共和国的情况,试图用新生的共和国的名声,吸引欧洲人移民。
巴西人似乎还不太了解欧洲,在美洲,因为美国的存在,共和国象征先进,欧洲人更推崇君主立宪制。巴尔干国家,包括希腊,独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德意志地区零碎的贵族之中挑选一个国王。欧洲正经的共和国,只有法国一个。
“我们的进展不小啊。”
“主要是这几年巴西政局一直混乱,巴西军人总统开始跟种植园主合作,废除了禁止移民的法案。而我们资助移民购买土地的政策,让我们输入的是大量自由移民,其实已经引起巴西当局不满。他们想要的是契约劳工!”
“他们也只能不满一下。德国人能做,我们也能做。放开手脚。在美洲这一亩三分地,说话最好使的其实还是美国。美国对此有什么态度?”
“美国对此比较支持。”
“支持?”
这倒让刘勇强有点奇怪,美国自己都禁止华工入境,为此引发了战争,却在巴西支持华人移民?
“因为如果巴西无法吸引华人移民的话,肯定会跟美国竞争欧洲移民。这几年每年移入巴西的欧洲移民也非常多,一年不下十万,主要是意大利人。”
说到底还是为了争夺劳动力。
“说德国。德国人打算在南美建立殖民地,他们有机会成功吗?”
“几乎不可能。他们野心很大,我们的德国外交人员探听到这个协会的一些宣传,他们说‘英国人在亚洲找到了她的印度,德国人也必须在南美南部找到自己的印度’,德皇的王冠上也想要一颗明珠,可惜他们输入的人口太少了,如果想要同化现在的阿根廷人,德国人移民的数量得翻十倍。可惜德国人更想去美国。然后被美国人同化。”
王圆揶揄了一下德国的野心。对这个突然崛起,横冲直撞的实力,大汉也不喜欢。
刘勇强道:“可以学习一下人家,我们也建立殖民协会,购买南美的土地,然后移植我们的社会方式。可以跟商界合作,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移民生产什么。”
刘勇强觉得也得改变一下单纯以农业为手段输出人口为目的的移民了方式了,毕竟种地只能温饱,经济化农业才能致富。
王圆道:“我们的困难也很大。我们的人更愿意下南洋。”
德国人更想去美国,中国人更想去南洋,因为那里已经有几百年来形成的成熟社区,落地比较容易。英国、荷兰只要经济利益,华人在那里已经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给两国缴纳了巨额税款。这些扎下根的华人先驱,现在是从国内吸引移民的主力,通过亲戚关系,朋友关系,有组织的将华人吸引过去,进入他们的种植园工作,种植菠萝。甚至在德国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也是华人移民更有优势,更有活力。因为德国移民不适应菲律宾的气候,为什么选阿根廷而不是巴西,就是因为阿根廷的气候跟德国更像。
美国现在每年吸引欧洲你移民上百万,这是一个移民大时代,工业化并不能消化更多人口,反而会冲击传统社会秩序,所谓资本积累就是财富向少数人手里聚集,财富都被少数人拿走了,当然会有更多人赤贫。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大汉的工业越发展,人口外迁的压力反而越大。肯定会有一个阈值,但现在远远没有到达,每年迁出的人口规模比整个欧洲还要大,少的时候百万出头,多的时候两三百万。
哪怕大汉大规模推动义务教育,几乎能保证所有孩子都能识字,但识字的人口依然会移民,因为他的国家现在还无法为他们提供体面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