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寒风呼啸,如鬼哭狼嚎一般。
江淮大地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笼罩,迎来了最为寒冷的时刻。
舒县城外的曹军大营,营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营内的灯火也在风中摇曳不定,给这寒夜更增添了几分凄凉。
早已收拾好行囊的淮南曹军,趁着夜色的掩护,如丧家之犬般悻悻地朝着北方撤去。
他们的脚步匆匆,似乎害怕被什么东西追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沮丧和无奈。
而夏侯惇,这路曹军的主将,心中的焦虑却远胜其他人。
他担心舒县城内的魏延军会察觉到城外的动静,从而出城追击。
为了确保大军能够安全撤离,他亲自率领一支兵马断后。
寒夜中,夏侯惇的脸色铁青,宛如寒铁一般,丝毫不在意寒风吹割在脸部的疼意。
他呼出的气息在空中形成了白茫茫的雾气,仿佛他心中的忧虑也随着这雾气一同弥漫开来。
他的眼睛如同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舒县北门的方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生怕城门突然打开,敌军会如饿虎扑食般冲杀出来。
原来,就在不久前,合肥失守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传到了曹军前线大营。
这一消息让夏侯惇懊悔不已,他的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合肥,那是何等的要害之地啊!然而,他却对其重要性视若无睹。
导致敌军得以迂回到自己的后方,成功地偷袭了合肥城。
合肥的失守,意味着曹军的粮道被拦腰截断,这对于曹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糟糕的是,如果魏延军趁机向合肥增兵,那么曹军撤回淮南的通道将会被彻底堵死,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不利的局势下,李典和乐进等一众将领纷纷建议夏侯惇,暂且撤军回到淮南,等待时机再图南下。
心有不甘的夏侯惇在犹豫一番之后,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现实,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然而,就在曹军撤退的同时,第三营的斥候们也察觉到了城外敌营中似乎有一些异常的动静。
然而,由于夜色深沉,视野受到极大限制,他们无法确切知晓曹军的真实意图。
当斥候们将情况汇报给城外营帐中的赵凡以及城内的陆议时,二人竟然不约而同地决定对曹军的这些举动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前最为紧要的任务是守住舒县,阻止曹军南下。
与其在这寒冷的夜晚冒险出城去探查情况,倒不如等到天亮之后,待视野清晰、局势明朗时再做进一步的决策更为稳妥......
翌日清晨,当得知城外的曹军人去营空,赵凡和陆议才反应过来原来昨夜曹军是忙着北撤。
可令陆议感到疑惑的是,此时此刻,曹军为何会突然选择撤退呢?
难道是因为曹军无法忍受如此寒冷的天气吗?
然而,这个念头刚刚在陆议的脑海中闪过,他就立刻自我否定了。
毕竟,这些曹军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们的耐寒能力绝对是超乎常人的。
难道是淮南出现了变故?
就在这时,邓展从合肥派人前来传信,合肥已被五溪营攻克!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陆议和赵凡都惊愕不已。
他们面面相觑,连忙向来使详细询问了攻克合肥的经过。
当他们了解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中对于主公魏延的这一招“围魏救赵”之计不禁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