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意,齐红霞唉声叹气:“你自己看看,有一个人来问吗?我都守了一整天,在这里坐得腰酸背疼。”
林淘沙看到她皱起的秀眉,笑道:“别急嘛,任何生意都是守出来的。做生意和我们写作一样,首先心里要静,要沉得住气。财这种东西你越不在乎他来得越多,越在乎越容易出鬼。所谓,专打霉庄。”
齐红霞白了他一眼:“我们欠你这么多货款,不用还吗?你说,能不急?大姐都急得跑去问孙朝阳这里的风水是不是不对。”
林淘沙看了看四周:“我觉得你们店风水挺好的,这里就是个旺铺。”
齐红霞:“林淘沙,你还懂这个?”
林淘沙回答说他家里以前有几本风水堪舆的古籍,自己从小喜欢看书,只要纸上印着字,就要拿起来琢磨半天。从小读,倒也晓得一些风水的原理。
美少女在前,林淘沙来了谈兴,指着前面几条街说,这里纵横四路,在你们杂志社前交叉成十字口,所谓四方有财来。最妙的是,前面还有一条小河,有水斯有才。
你们这里原先有道围墙坏了风水,现在一拆,每天早上直面日出,又合了紫气东来的意思。
一席话说得齐红霞眉开眼笑:“你是文化人,有知识,我信你,喝茶喝茶。”就去给林主编倒水。
看到她笑颜如花,看到她婀娜的身姿,林淘沙感受到冲击力,说:“别忙,马上要下班,我去见孙朝阳谈事。齐红霞,你是我的客户,按照我们那边的说法,就是米饭班主,我是要感谢你的。晚上我请你吃饭。”
林淘沙本打算请孙朝阳的,不过,既然有美人儿在,就不请孙三石了。
齐红霞家伙食差,林大少为人潇洒风趣,很给她好感,心中自然是肯的。但还是摇头:“去不了,看门市呢,再说,一双鞋没卖出去,哪儿有心情啊!”
林大少也不纠缠,转身上楼,留下一路清风。
八十年代的艺术工作者,尤其是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的打扮,给人的感觉其实不是太好。
其中最差的是搞音乐的,现在摇滚乐已经兴起,歌手们一个个都长发披肩,身上穿着皮夹克,戴着项链耳环戒指,长筒靴,简直就是流氓打扮。
其次是搞美术的画家。和歌手的赛博朋克不同,画家给人的感觉是脏,头发油腻,身上的衣服上到处都是油彩,彷佛在对人说自己沉迷创作无法自拔,不修边幅了。
至于文学家的特点则是土气,以前来杂志社的作家们,都一副农民打扮,好像刚从种地归来,表示自己深入生活,接地气。
这或许是刻板印象,却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以前来杂志社的人大多打扮潦草,林大少一到,却让所有人眼睛一亮:这人太……气派或许谈不上,却有种富家公子的儒雅和从容的气势,很帅啊!
孙朝阳却不在,原来基地那边出了点问题,他去那边处理了。不过,应该在下班前会回来,毕竟他把悲夫的红鸡公,也就是嘉陵50骑跑了,老高同志还等着呢。
冉云接待了他,飞快地泡了茶,又拿来香烟,在旁边侍候着。
林大少说自己不会抽烟,大家不要顾忌,随便。
《花城》可是文学界顶级刊物,林大少这个编辑的咖位比大伙儿高一大截。所以,就让大林和王骁波作陪。大林刚出了一本文学评论书,靠着稿费买了房,在一众编辑中最出名,王骁波现在已经是闻名全国大作家了。
大家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坐一块儿自然要谈文学。
二人一边喝茶抽烟一边闲聊,时间慢慢流逝,很快到了下班时间。孙朝阳还没有回来,悲夫同志等了一下午没等到自己的摩托车,骂骂咧咧地走了。
编辑室安静下来,到吃晚饭时间。冉云心细如发,看大家谈兴正浓,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就让伙食团老丁送了六七样小菜上来,还有两瓶酒,一白一黄。白酒是莲花白大曲,大林和林大少喝。黄酒则是老丁老家那边出产的,给师父享用。王骁波有心血管隐患,只要一喝白酒,孙朝阳就会骂娘,骂得很难听。
最妙的是还有一盘臭冬瓜,滋味美得很。
王二感慨:“冉云,你真是个好助手,将来我去北大教书,离开了你可怎么办呀?”
四人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聊天。
林大少说他前些日子刚看了大林的专着,写得真好,读完基本可以了解前几年国内的文学流派,也能预测探索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接着热情地说:“大林,要不要给我写一篇评论文章,稿费多给你一点。”
大林和林淘沙以前见过两次面,又听孙朝阳说过他的德行,知道这人不好对付,忙拒绝:“不行,不行,我的理论基础很差。那本文艺理论集其实就是平时给人上课时胡乱写的讲义,是孙朝阳联络的出版社出的书,别人看的是他的面子,其实上不了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开玩笑,你林大少在文学圈恶名在外,我能惹你吗?
就算我要发表理论文章,投给其他杂志社不可以吗,为什么要被你折腾?
看大林十动然拒的样子,林淘沙知道这哥们儿是铁了心不搭理自己,就转头看向王骁波:“骁波,你从去年开始进入的创作大爆发阶段,真让人羡慕啊。其实,作家,尤其是小说家,最出成绩的年龄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人十几岁二十来岁的时候,适合写诗,所谓少年心事总是诗。因为人生阅历和写作经验不足,你让写小说也没有生活啊!等过了三十,阅历有了,写作技巧有了,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写小说。你让他写诗,却是不行的。因为人成熟稳重了,骨子里就少了那种青葱朦胧,少了那种为文学为爱情为生活中的春花秋月感动,奋不顾身的激情冲动。过了五十岁,人的精力消退,只能写散文了。骁波,说起来,人的创作巅峰期很短的,要把握好了。我们《花城》是国内一流杂志,只要你的作品能够刊载在我那里,一跃龙门,天下闻名,也配得上你的作品质量,怎么样,最近写什么作品,要不要给我看看?”
王二最近一直在打磨《黄金时代》这部小说,他有种感觉,这部作品将会是自己的代表作品,至少是前十多年创作的总结。
因为这篇小说对他太重要,所以写的时候一反以前人形打字机的状态,放慢了速度,不断增删修改。
刚才和林大少聊天,感觉这家伙的水平比一般杂志社的编辑高出一大截,而且他本身也是作家出身,写作经验丰富,和他深入交流,或许对自己的创作有帮助。
最妙的是,那他妈的是《花城》啊,文学圈的顶级刊物,能够在上面发表作品,就是一种荣誉。
王二和《人民文学》总编刘新武私交极好,可正因为如此,却不好给他投稿,免得为难朋友。
他虽然现在书卖得好,在文学圈也算是有了名声,可一直没有在“四大名旦”上发表作品,未免有些遗憾。
见林淘沙向自己约稿,心中欢喜,举起酒杯敬酒:“感谢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