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骁波和李垠河结婚后,基本都在美国留学,在北京的寓所陈设很简单,一居室中只有一台收音机,床上写字台上沙发上,甚至地板上都堆满了书。
在知道大林是《中国散文》的编辑之后,王骁波忙和李垠河一起把沙发上的书搬到一边,又给大林泡茶,拿茶食。
在他们忙着清理的时候,大林定睛朝二人案头看去,这一看,心中却是震撼。倒不是因为王骁波,而是李垠河博士。只见,写字台书夹上夹的一排书籍都是李博士的专着,有《1916简史》《现代社会学入门》《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的婚姻》……林林总总六七种。
李垠河看年纪才三十出头,就已经出版了这么多书,创作力惊人,等到老了,必然着作等身。
大林今天是为王骁波而来的,但李博士在学术上的成就成功地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便抽出那本《中国人的婚姻》随意翻开一页读起来。
这一看,顿时如一道大雷轰到脑门,又如装电灯灯泡被电着。
大林是资深编辑,一目十行是基本功,将书页翻得哗啦响。
这书竟有着很古怪的阅读体验。其中有大量抽样,描述中国人的感情生活和婚姻。其中有浪漫的爱情,有独身者的生存状态。有婚前男女行为的规范,婚姻的支付,婚外情研究,离婚、社会边缘群体。
八十年代上半叶国内民风保守,即便你是个边沿人,也要隐藏自己的取向,不然等待自己的就是整个社会的排斥,生活上极其不便,精神上极度压抑。
书中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看得出来作者对少数群体保持着强烈的同理心。
很好看。
“但是……但是,这些观点在世人眼中却是惊世骇俗的。”李垠河忽然插嘴,打断了大林的阅读:“我也没想到出版社能够出这本书。”
王骁波在递过来一支烟,笑着道:“大林编辑,你是不是不能接受书中的观点。”
“这个……”大林放下书,斟酌着语气,回答说:“其实,少数群体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我社副总编孙三石同志的音乐公司就有一位艺术总监,就有这个毛病?”
“毛病?”李垠河皱起了眉头:“您觉得是他的问题,还是生理的残缺?”
她的目光有点犀利,大林心中莫名有点发慌:“不是,不是,孙三石同志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是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只要不影响别人。这种事情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对不起,我说粗口了。”
王骁波哈一声:“孙三石的书我读过,是现在最优秀的青年作家,想不到他的观念这样超前.”
李垠河也来了兴趣,问大林:“孙三石平时是怎么和那位音乐总监相处的?”
大林想了想,回答说:“也没怎么着,该谈工作谈工作,该聊天打屁就聊天打屁,当成哥们儿处。不用刻意保持距离,也不用刻意说些我尊重你的话,平常心就好。否则,就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连朋友都没得做。”
李垠河以前在国内就是学术上的新锐,出版了许多专着,在学术圈颇有名气。到匹兹堡念完硕士,正要读博,她的志向是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学者。听到大林这话,顿时对孙朝阳有了兴趣,继续发问:“大林编辑,我在报刊上看过孙三石的一些消息。据说孙三石来自四川一座偏远的小县城,那里的环境很闭塞。”
大林道:“朝阳平时读书很刻苦的,接受新思想也快,对于李博士你的观点,他说过一段相关的话。朝阳说,以前国家贫穷落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要集中在一起,用来搞经济建设,解决大家吃饭的问题。所以,集体主义才是主流,任何个人主义都是要被批判的。但现在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社会也有更多的资源用在少数群体身上。”
王骁波笑了笑,插嘴:“孙三石的理论基础原来是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细想却是如此。美国的嬉皮士文化,个性解放,这些年的少数群体声音逐渐变大,源于美国二战后经济基础达到最高峰,才有多余的资源倾斜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饮食男女,要先解决了一饮一食,才谈得上男女感情的需求。”
聊了半天,三人也没有先前的拘谨,逐渐随意起来。
王骁波才问起大林来这里做什么,大林倒不隐瞒,说了自己的情况,从单位要集资建房,实在缺钱。孙朝阳就出了个主意,让自己过来约稿,看能不能再组几篇能够轰动全国的优秀稿子,以这个成绩加入中协,拿到那边的扶持,出一本书,用稿费来解燃眉之急。
说到后面,他脸有点红,连声说惭愧。
王骁波和李垠河二人都是当过知青的,过过苦日子,去美国留学,可谓是砸锅卖铁,匹兹堡的高昂物价让他们很艰难,住的是地下室,还要在外面打工赚饭钱。
对于大林的境况,感同身受。
他哈哈笑着对妻子道:“李垠河博士,你的书在国内颇多争议,名声不太好啊。如果推前十来年,只怕我也陪着你挨批斗。不过,你的文章如果能够发表在《中国散文》上,轰动全国应该不成问题吧。”
李垠河博士:“如果大林敢发,我就敢把稿子给他。”
大林却摇头:“朝阳说了,他很尊敬李垠河博士的人品学问,但博士的研究方向对于目前的国内读者来说还有点前卫,必然引起争议。而且,《中国散文》刊载的是文学作品,所以,我这次约稿的对象是王骁波同志,想弄个系列。”
王骁波和李垠河都是一脸的古怪。
大林疑惑:“怎么了?”
李垠河:“骁波,你从小就喜欢文学,以前虽然在报刊上发表过豆腐块文章,可没有任何名气,也不跟国内文学圈的人接触。”
王骁波:“那就是岌岌无名,孙三石怎么想着让大林来约稿的?真是怪事。”
大林:“也许是朝阳以前读过你的文章,心中喜爱吧。你们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是迟春早教授给他的。”
迟春早这两年在文学研究圈红得烫人,前番王骁波夫妻回国,大家一起参加过一个学术会议,有一面之缘。
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但大林却的一句话却让王骁波和李垠河非常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