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钦陵站在承天门前,仰望着高大巍峨的门阙,心中仰慕崇敬无可遏止,好似一粒蜉蝣见青天。
今日非是朝会,却也有数名官员候在承天门外等着觐见,见到论钦陵容貌迥异、面容陌生,忍不住纷纷低声议论,想着这又是哪一个胡族入京觐见天颜,祈求大唐册封……
等到上前询问,知道是禄东赞之子,顿时颇感惊讶。
“原来是吐蕃大论的次子,失敬失敬。”
“此前吐蕃一战,兄台孤军深入、屡战屡胜,声威早已煊赫天下!今日一见,实在荣幸!”
诸位官员表达了尊敬。
事实上,如今“论钦陵”的名号在大唐国境之内不算出名,但是在一定品级的官员中间却堪称如雷贯耳,毕竟率领一支孤军打得松赞干布节节败退、甚至连继承人都殒命于战阵之中,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大唐的援助固然重要,但论钦陵本身的战法韬略却也广受赞誉,“吐蕃第一名将”早已开始传颂……
论钦陵笑容矜持,按照事先学习的唐人礼数一一回敬,嘴里说着谦虚的话语,浑身上下没有一丝一毫蛮夷之气,倒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知书达礼的世家子弟。
与诸人相互见礼,之后交换名帖,约定闲暇之时登门拜访。
喝一顿酒,赠予一份厚礼,或许这其中便有人能够成为他在长安的隐形人脉……
门阙开启,有内侍迎出,引导几人一并进入太极宫。
行走于宫阙之中,入目殿宇巍峨、堂皇大气,似乎一股无形的威压从各种建筑之中散发出来,令人胆战心惊、衷心折服。
到了武德殿外,内侍示意其余几人在殿外等候,先行将论钦陵请入殿内。
……
脚下踩着花纹瑰丽的地毯,鼻端充盈着淡淡的檀香,论钦陵低眉垂眼,跟随着内侍走入武德殿后侧的御书房。
进入御书房内,站定身形,内侍恭声道:“启禀陛下,噶尔部落论钦陵觐见。”
论钦陵赶紧按照汉人的礼节一揖及地:“化外之民,觐见大唐皇帝陛下,惟愿陛下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一道略显阴柔的嗓音在耳畔响起:“爱卿不必多礼,平身,赐座!”
有内侍搬来一个凳子。
论钦陵再度躬身:“多谢陛下!”
这才小心翼翼的坐了,然后,抬起头。
面前是一张宽大坚固、花纹繁复的御案,上边倒也没有多少装饰,高高的一摞文章奏疏,文山笔洗,金灿灿的铜香炉正散发着淡淡烟气,御案两侧各自站着两个身躯魁梧的内侍。
御案之后,端坐着一个身穿明黄色绣龙袍服、略显白胖的青年。
另有两名内侍,躬身立于其后。
一股无可言喻的威压来自于御书房内六个内侍,六双眼睛一瞬不瞬的望过来,精光湛然、杀气腾腾。
论钦陵只觉得自己此刻若是胆敢拍案而起刺杀皇帝,下一刻就会被这六个内侍生擒活捉、大卸八块……
赞普身边也有这种精通密法、善于刺杀的近侍,这些内侍显然便是皇帝召见外臣之时的最后一道屏障。
论钦陵当然不会干出“刺王杀驾”这等蠢事,对于大唐这样有着严谨国家架构的国家来说,杀掉一个皇帝有什么用呢?就算成功杀掉一个,他们也能马上另立一个,只要朝廷架构保持稳定,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反之,如果松赞干布遭受刺杀,那么整个吐蕃顷刻之间就将陷入混乱,甚至分崩离析……
脑海之中不受控制的冒出各种奇奇怪怪想法,耳边便听得大唐皇帝柔声细语问道:“爱卿不远万里、前来长安,朕心甚慰。大唐与噶尔部落亲密无间,却不知如今爱卿族人之生活如何?”
论钦陵心中一紧,这是单纯的至高无上皇帝表达慰问,还是一个下马威?
心念转动,不敢迟疑,恭声道:“陛下仁爱之心泽被苍生,噶尔部落也深受皇恩,依附于大唐以来,得到各种援助,族人困苦艰辛之生活大大得以改善,阖族上下,皆感念陛下之仁德。”
李承乾面带浅笑,微微颔首:“大唐与噶尔部落一衣带水、互为睦邻,自当彼此扶持、守望相助。如今噶尔部落需要大唐之援助,大唐自然尽力而为,他日若大唐需要噶尔部落之帮助,也希望噶尔部落能够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陛下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