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高林听的若有所思,马维督呵呵笑了两声道:“小高,可是想到了什么?”
高林神情严肃,他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开口淡淡的吐出了四个字。
“三宝太监。”
“啪啪!”马维督赞赏的鼓了一下掌,“不错,小高你也挺能的嘛。”
“噗!”
“啥?”
“啥玩意?”片白把刚灌进嘴里的半杯啤酒喷了出来,喷了何升一脸。
“三宝太监?郑和?”
“明朝下西洋的那个郑和?”片白举着一个空酒杯,满脸震惊之色。
“我淦,老白,你丫的恶心死我了,喷了你何爷我一脸马尿!”何升连忙扯着一张又一张的纸巾。
马维督用筷子点了点饭桌:“郑和的船队当年一共七次远洋,每一次动用的都是上百艘大船,数万名水手舵手。”
“纵观整个明史,能动用如此大规模的水军部队远航的,除了这位三宝太监还有谁?”
“可是……”高林心头也有一个提问。
“马老,明史中的确有记载过郑和船队的情况,可若是看了数据的话,每次大远洋回来,他的船队数量好像并没有减少吧。”
“就比如《明史》中对他第一次出海的记载。”
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率领大小船舶二百余艘,士卒近三万余人。
其中大型宝船六十二艘,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设有九桅十二帆,最远航线达六千海里以上,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堪当大明之威。
顿了顿,高林又道:“而且后面还说了,郑和远航归来时交还的船只还是两百余舰,一条不少。”
马维督听出了高林问话中的疑虑,他笑了笑道:“史书是当时的统治者写给后人看的,况且,永乐皇帝好大喜功,就算郑和的船有翻过几条,他会让人写吗?”
“况且,小高,你注意过没,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关于他每次出海和回国时的人员数量,船只数量大都有记载。”
马维督小眼一眯:“可唯独有一次例外,郑和第六次航行的记录你可曾从《明史》中看到过?”
高林闻言微微讶异,他快速的在脑海中估算了起来。
明史,《郑和传》记载了郑和第一次远洋的记录和船队带回来的战利品,这其中包括了郑和从西亚带回的那种“苏麻离青”色料,而正是因为这种色料,造就了传奇般的永宣青花瓷。
费信《星槎胜览》记载了第二次远洋。
马欢《瀛涯胜览》记载了第三次。
查继佐《罪惟录》记载了第四次。
《三室太监西洋记》记载了第五次远洋。
高林脑袋中突然出现了断片。
“不对啊?为什么唯独缺了这第六次的远航记载?而且还没有只言片语的留存?”
高林大感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