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林看到碳十四检测报告时,他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人名。
“温叔,这个瓶子你是从哪得来的?”高林询问起了这瓶子的出处。
这瓶子他也才买来没多久,所以记忆还是蛮深刻的,温父想了想回话道:“这瓶子的卖家是南方过来的,好像是浙杭一带的,卖家姓周,他说这瓶子是他们家祖传的。”
“当时其实他一共拿来三件这样的瓷器,我因为心存疑虑不敢托大,所以就只买了这一件瓜棱瓶。”
“五百多年时间……这不正好是明代中期吗?”
“家传的……姓周……”
“周窑!周丹泉!”高林突然大喊了一句。
“不会错的,就是它!我说怎么看的这么像汝窑呢!原来真的有传世器物,”高林不免心头一震。
“等等,温伯父说那人手里还有两件这样的?”高林一脸的不可思议。
“是,没错,他单件要价480万,我怕你伯母又挤兑我乱花钱,所以只买了这一件,怎么了小高。”
“哎!……温伯伯你可能错过了一个天大的机会啊!”高林听后拍了一下桌子,一脸惋惜。
“怎么回事小高?你是知道了什么嘛?快说出来听听!”温父也是一脸被吓着了的模样。
他前几天买这个瓶子只是因为看着像老的,他是当宋代龙泉青瓷买来的,结果等他拿回家看书比对之后,温父却发现这瓶子越来越不像龙泉了。
于是他接连找了好几个行里的老手来看,结论是有可能是未发现的汝窑新品种。
这结论可把温父吓了一大跳,所以这次才通过自己女儿搭线把高林叫了过来帮忙鉴定。
“华夏的浩瀚闻名宛如大漠黄沙,看起来自己还是得学习啊!”高林忍不住的轻叹了口气。
今天要不是亲眼看到这件瓷器的话,高林也不会相信那段记载,因为在古玩文博界,最看重的是实物遗留论证,如果没有实物传世的话,那只能说是论证,不能说是结论。
高林今天能意外发现这件瓷器,也算是解开了文博界的一个长久论证。
因为这东西今天发现有实物传世了,而不仅仅是只存在于书本教材之中了。
“温叔可曾听过周丹泉这人?”高林问道。
“周丹泉?”温父摇了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我就知道一个叫周什么波的主持人。”
高林有些羡慕的看了温父一眼:“温叔,你这次可真是捡到宝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宝。”
“我估计要是把这东西的图片传出去的话,肯定明天就会有一大堆老专家上你家来。”
周丹泉,字崔公,号丹泉,这人是个道士,除了炼丹之外,这人还有一个本事就是烧仿古瓷。
周丹泉从隆庆元年一直活到了万历末年,活了九十八岁,万历时期在景德镇给皇帝专烧丹炉瓷。
丹炉瓷是嘉靖和万历两个朝代特有的一个品种,嘉靖皇帝四十年不上朝,天天在后宫里炼丹修仙。
所以就有了一批专门给他定烧瓷器的人,这些烧出来的瓷器往往都是葫芦瓶之类的东西用来装丹药。
而能有资格烧造这类丹炉瓷人也必须是信道人士,周丹泉恰巧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当时周丹泉烧造的仿古丹炉瓷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因而客商豪绅们纷纷出重金争相购买,以至到最后成了千金争市,供不应求。
除了他烧的仿古瓷特别好之外,还因为他曾经给皇帝烧过丹炉瓷,当时有钱人也想沾沾皇帝的龙气。
只是,这些故事也只存在于野史之中,现在的国内外各大博物,包括一些顶级的个人藏家手中,谁都没有见过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