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义可汗的隐忍让李宁的脊背感到一阵阵寒意。
一个月前他还是高高在上的草原霸主,一个月后他为了复国对李宁话里话外的挤兑视而不见,而是选择了一种稍微有点骨气的人都不会低声下气的乞求。
他甚至感到李宁的不快之后,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就放弃自己坚持的立场,满口答应了李宁想要将漠北草原一分为二的决定。
这位刚登基不到一年的回鹘可汗有能力,知道隐忍,这反而让李宁警惕起来了。
其实回鹘复国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保义可汗本部人马是有损失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而且至少还有九姓中的三姓在叛乱的时候还坚持支持他。
所以从纸面上看,回鹘复国的可能性还很大。
对于回鹘汗国这个所谓的盟友,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在,李宁都没有什么亲切感。
回鹘虽然名义上是大唐盟友,而且确实也牵制了不少的吐蕃大军。
但是他对大唐更像是一位贪得无厌准备上位的强势小三,他们的愿望稍微没有满足,就会对大唐使小性子,甚至亲自上手挠一把大唐。
回鹘与唐朝的关系,却很难以“盟友”或“敌对”来简单概括。
安史之乱之前,慑于大唐的威名,回鹘是大唐忠实的小弟,大唐直向东他不敢往西。
安史之乱中,回鹘野心膨胀,在对东都洛阳的“合法”烧杀抢掠后,回鹘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回鹘不再将唐朝视为天朝上国,唐朝也不再将回鹘视为盟友。
此后回鹘以盟友的名义,以比正常马匹价格高出三分之一的价格强买强卖给大唐战马,每年数万匹甚至十万匹以上。
然后回鹘拿着绢帛转手高价卖给西域中亚等国,赚尽了差价。
唐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回鹘人大赚特赚,谁要丝绸之路已中断。
更过分的是,大唐被迫购买的那些买来的马匹能训练当成战马者不足两成。
所以回鹘复国这件事,李宁断然不会同意的。
而这位有野心有能力带着回鹘走向顶峰的保义可汗,李宁断然不会让他的梦想成真。
李宁深知放虎归山的道理,而且李宁也并非是什么大善人。
恰巧李宁也知道各种神不知鬼不觉整死人的办法。
所以这位原本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天可汗在李宁表面上全力救治中,提前二十年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就在距离李宁的一个月约定之日还有三四天的时候,保义可汗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尽头。
“殿下,汗兄想对你说几句话。”
回鹘叶护登罗羽录没红着眼睛哭丧着一张脸从保义可汗温暖如春的大帐出来后,对侯在门外同样一脸悲切的太子李宁恭恭敬敬邀请道。
李宁微微颔首,跟在登罗羽录没身后进了保义可汗的大帐。
大帐内散发着一股浓郁的酸臭味,那是保义可汗呕吐后产生的味道。
李宁不禁皱起了眉头,与一名端着呕吐的污物的保义可汗亲卫擦肩而过。
大帐内还有几位回鹘人的巫婆,她们坐在保义可汗床周围闭目念念有词,她们的脸上鲜血淋漓,那是她们香她们的神乞求保佑保义可汗的方式。
对于回鹘人来说,生病后的第一件事绝对不是吃药什么的,而是请巫婆。
他们对药物的认知还处于启蒙状态。
巫婆围着的中间位置,是脸上有了血色的保义可汗。
当然那些血都是这些虔诚的巫婆涂抹上去的自己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