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宁在右卫率裴长安的护送下顺利抵达了沙州治所敦煌。
听闻大唐太子来了,敦煌百姓跟随着敦煌豪门世家出城夹道相迎。
可以说这是沙州被吐蕃占领后数十年来最为热闹的一次。
万民空巷,老幼相携,他们身着原本只能在大年初一以及婚庆嫁娶才能穿的唐朝服饰、梳理着唐人该有的发型,出城三十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对敦煌的百姓来说,大唐太子殿下带领的军队和王师没啥区别。
这是从大历五年吐蕃围攻沙州以来,第一次有沙州之外的唐军进入沙州境内。
那些在战争中幸存得以幸存的老人看着太子威风凛凛的太子右卫仿佛看到了当年最强盛的那个大唐。
顿时道路两侧的百姓中那些白发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他们出门相迎王师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所以这些白发老人此时大都已是儿孙满堂。
稍微大一点的儿童,他们看着自己的爷爷红着眼睛,很好奇向来坚强的爷爷为什么要哭。
至于那些年轻人,则充满好奇地看着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他们从小被家中长辈教导他们是大唐百姓。
但是他们却不能自由的穿着大唐的服饰,也不能自由的梳着大唐的发型,也不能说汉语。
更别说见过大唐军队了。
吐蕃人为了彻底完成对汉人、粟特人和吐谷浑人的归化,吐蕃对河陇地区汉族实行了同化政策。
吐蕃人强迫他们剃发、扎发辫,并改穿左衽胡服,还要讲吐蕃语言,只许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服汉衣、梳汉人发髻几组过节。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眼前的这支军队有些陌生。
陌生之外隐隐约约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
另外在吐蕃占领期间,汉人传统的道-州-县组织被完全打散,周边的粟特、吐谷浑等民族聚落也被取消。
然后这些族群会被按照大致的族属组成新的部落。
在当时的河西地区,就有很多个这样的汉人部落,各部落有着不同的分工,或从事生产,或侧重于服劳役、兵役。
自从于术大捷沙州易帜之后,沙州等地恢复了大唐原有的州—郡县制度。
归义军也改回原来的名字——豆卢军,他们此刻陈列在道路两旁维持着秩序。
原来吐蕃占领事情的最高长官大都督一职改回大唐的官职——刺史。
沙州的刺史名义上还是前大都督张谦逸的幼子——只有十岁的张议潮。
此刻张议潮他们一众沙州官员在相迎队伍地最前面恭候多时。
在欢迎的人群里,这位名义上的刺史大小人原本站在在前面。
当太子李宁出现的时候,见过李宁一面的张议潮兴奋地跳起来挥手想引起李宁的注意。
但是他脚刚离地就被一帮老爷们挤的连影子都找不到了。
……
李宁亲自骑着他的汗血宝马走在队伍最前面,他身后就是拉着张议清棺椁的马车,总共十二辆马车。
李宁看着翘首以盼的相迎群众,他在距离相迎队伍有办理路的时候起前下了马步行。
伴随着李宁地下马,两千太子右卫的将士们齐刷刷的下马,动作整齐划一。
一位白发老人颤颤悠悠的在一位年轻人的搀扶下横在道路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