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辆马车忽然停下。
后面跟着的,是远不见底的兵士。
白启纵马上前,车帘缓缓掀开,刘启向外探出。
“殿下,再向前十里便是官道,还有一条小路,我们走那一条?”
刘启没有任何的犹豫。
“走小道吧。”
小道虽然道路崎岖,坐在车上,难免会有些难受。
可若走官道,必然经过城隘,难免要停歇,而且还要面对不同的官员。
小路不同,路过的都是一些村庄,或是极小的县城,如此便可看到一些不同的风景。
“遵命。”
白启刚走,刘启便向马车后呼唤。
“吕良。”
吕良骑马走进了一些。
“怎么样?还习惯吗?要是受不了,可以到本王的车上。”
笑着摆了摆手。
“承蒙殿下关心,不必了,在下可以坚持。”
闻言,刘启没再继续劝他。
“再又多久你就要转道了。”
“大概还有一百里左右。”
刘启点了点头,又把秦尉叫了过来。
“秦尉,在兵士中挑上几百名身手不错的兵士,届时护送吕良随行。”
秦尉刚要开口,吕良却说。
“殿下,无需百人,只需十人即可。人少了,麻烦也少,行进的速度也能更快一些。”
刘启想了想。
“也罢,那这样,转道后,你就从官道而行,这是本王的令牌,又任何阻碍,皆可亮明自己的身份。”
吕良收下令牌,向着刘启道了声谢。
部队继续开拔。
秦尉跟吕良,并列在马车的后面。
走了好一会,秦尉忽然开口。
“先生,我有一事不明,还望先生解惑。”
吕良笑了笑。
“将军请言。”
“昨日我将殿下交代之物,送到了肃亲王之手。一块小小的玉佩而已,为何在他看到后,立时神色非常的激动,莫不是这玉,有什么特别不成?”
本来秦尉是不想问的,毕竟这是太子的事情。
可思来想去,也没觉得那块玉有什么特别,还觉得是不是孤陋寡闻了。
吕良身为商人,见识不少。肯定有所了解。
闻言,吕良一边笑着,一边紧紧的握着马缰。
看起来似乎是对驭马,还不是非常的娴熟。
“将军有所不知,太子所送之玉,并无任何珍奇之处,甚至是你从街市上,就能够买到。”
“但对于肃亲王而言,这可不仅仅是一块玉这么简单啊。”
秦尉更是疑惑了,不就一块玉吗?
也没听说肃亲王,有喜爱美玉的嗜好啊。
“先生,末将不解。”
“很简单,玉,乃国之重器也!”
两人的交谈,也都被刘启听在了耳中。
吕良说的没错,玉,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用的。
在古代,玉一方面被视为祥瑞之兆,是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重要物品。
同时,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象征,不同阶层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玉器。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肃亲王看到这块玉,就能够明白刘启的意思。
表明了就是,他是大庆的铸石,亦是他刘启心中,如同重器一般的存在。
其他的,刘启什么都没有交代。
如果他有心帮助自己,合适时,必然会站出来。
终于,在又行进了一会之后,总算是看到了一处村庄。
当刘启掀开车帘,看到外面的景象时,眉头立时紧缩,不禁心头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