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们的建议朕都听到了。”
“丞相大人所说,确实在理,但为了我大庆之社稷,朕绝对不会允许,有任何的蛀虫存在。”
“朕思虑在三,还是以为太子,以及贾大人,跟杨蓄大人所言更为在理,所以,朕决定,还是将那些涉事的官员,都召入京都,就这么定了。”
这便是不同声音的效果。
从现在开始,皇帝便不是独断专行了,而是听取了臣子某位的建议,所以才这么做的。
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那就是臣子的错,皇帝错了吗?皇帝当然是没有错的。
“陛下英明!”
随着刘启的带头,一众拥护的大臣们,纷纷附和。
杨文渊气的牙根都痒痒,可此时大势所趋,接下来就算是说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了。
“臣等遵从陛下的决定!”
一时间,刚刚还有不同建议的人,此时却全都站在了太子的一边。
这就是势,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
当大殿终于安静下来后,刘启忽然上前。
“父皇,既然段家一事,从儿臣这里而起,后续还有没有事情,儿臣情愿亲自进行调查!”
从段荫薄被格去了官职以后,段家就基本上没什么作为了。
虽然还有一些段家的人,在一些官位上任职,但也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而已。
因此,当刘启这么说之后,并没有一个大臣提出任何的反对建议。
再者而言,现在的段家,就是一个浑身带刺的草人,谁都想避之不及,谁还会主动的粘上去,除非是脑子里出了问题。
庆帝也是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同意了刘启的请求。
“诸位大臣,今日可还有其他的事情?”
安静了几秒钟,谁也没有说一句话。
这一次的朝会,实在是太戏剧性了。
原本的计划,现在除了是让太子,近期征战匈奴体外,其他的几乎是完全都没有达成。
最让众人心里难受的是,没有达成也就罢了。
现在反倒是他们,惹了一堆的麻烦,而且,这其中,还似乎有了立场不坚定的人出现。
现在,就算是用偷鸡不成蚀把米来形容,似乎都不能够表述出来,此次朝会的损失。
此时,杨文渊低着头,斜眼看着刘启。
那个昔日任人摆布的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影子,换来的,是一个又有城府,又有谋略的太子爷。
心里悔啊,要是早知道的话,还不如就让大皇子刘玄,一直坐着太子之位好了。
从今日的表现来看,刘玄的心机以及手段,根本就跟刘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杨文渊恶狠狠的深吸一口气。
刘启,你别得意,等到你出兵的那一刻,就是你退下太子之位之时!
呼!
走出未央宫,看着头顶湛蓝的天空,刘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没过多时,双眼一眯,向着宫外的一处方向望去。
这一刻,虽然不长,但感觉上真是等的太久太久了!
段参,等着,本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