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夫人睁眼,看向几人最终看向杨夫人,刚要开口说话,喉头反上来一股细痒感觉,忙用帕子掩唇轻咳。
李拾月早已经放下墨笔走了过去,拿起茶盏看着徐老夫人顺过来气息,才放心来。
“杨夫人见谅,老身这幅身子怕是不中用咯。”徐老夫人看向杨夫人,面带几分抱歉。
杨氏微笑道:“老夫人福泽深厚,听闻您病了正好跟着堂姊来看望看望。”
徐老夫人的视线落在杨氏身后的郎君身上,眼中的打量没有掩饰,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孩子是七郎吧,过来让老身瞧瞧。”
李拾月退后几步,走到徐令清的身侧。
杨刺史府上的官眷入府做客,不只是为了和国公夫人杨氏叙旧同族姊妹情谊,也是为了给徐令清相看。
而且杨刺史是承恩公府上的,就算是旁支,可调回京中前途不可估量。
国公夫人也好,还是周氏或者徐老夫人也罢,都是以长辈的目光去打量着杨家七郎君。
作为当事人,徐令清平静的就好像是置身事外一样,她目光淡淡地看向站在徐老夫人身前的杨琰。
即便杨琰修长的身形穿着她最爱的青色,可她眼中没有些许欣喜,就像是再看无关紧要的人。
李拾月心中疑惑,可没打算去问她,甚至收回了目光安静的待在一旁。
徐老夫人问了年龄,又关怀几句,脸上的笑意丝毫不掩饰,看起来是对杨琰挺满意的。
杨夫人坐在一侧,目光不由得看向徐老夫人身侧的李拾月。女娘发髻,穿着月白色暗纹褙子,瞧着模样乖巧,一时多看了几眼。
“这位是小姑的独女,宜昌县主李晏晏。”国公夫人声音不大,没有打扰徐老夫人说话,只是轻声同身侧的杨氏介绍着。
杨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再看向李拾月时,目光多有几分打量。
原来这就是那位与荣国公府世子爷订婚的宜昌县主,还是得了官家赐字的。
她家虽然不是常年在京中,可上京里发生了什么,官家的圣旨也是昭告天下,并不妨碍他们远离上京,也能知道这些。
“是与世子定亲的那位吗?模样生的真好,我记得云阳伯夫人年轻时,容貌倾城绝色。”
便是她母亲都说过,当年的徐家五娘便是放眼望去,谁能抵得过呢。
国公夫人不欲在徐老夫人面前提起徐氏,就怕惹得老祖宗伤心。她点了点头,只说道:“这孩子品行不错,我倒是挺满意她做二郎新妇的。”
“何况孩子自己个儿喜欢,日子是他们自己过去的,好赖就二郎的品性,也不用担心晏晏会受委屈。”
国公夫人说罢,以为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