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之中,公阁的大门大开着,左右皆是撑着灯笼,灯火通明,待见到房如雪从公阁里走出,立在一个大伞之下,一副安好之像,赵熙顿时感觉双脚一软,整个人跌坐在地,不由地掩面痛哭。
这下子,到时让房如雪惊讶了。
她不顾身后太监的反对,拉过伞,双脚踩在满是雨水的青砖上,用伞挡住大量雨水,右手扶住赵熙道:
“赵卿快快起来,雨势惊人,再淋雨下去,免不了受些风寒。”
随即,随行班直便过来,将他们的直属上司赵熙扶到公阁内坐下。
公阁内燃着柴火,赵熙却因为失态,半晌说不出话,直到大押班林翰递给他毛巾之后,才勉强恢复语言能力。
他赶忙擦去面上的污泥,直接起身,跪在公阁内的毛毯上,哀伤道:
“陛下,臣自识事以来,一直浑浑噩噩,若非官家相助,臣这身破皮囊早就不知道在那喂了野狗,臣之忠心,全在官家身上,刚才失态,还请官家见谅。”
赵熙说罢,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房如雪见此,心里也是颇为触动,叹息了一声,说道:
"赵太尉言重了,这事与你无关。"
这话虽然是宽慰他,但是房如雪心里更清楚,接下来,那群闻风而来百官,估计各个都会如此。
赵熙见房如雪说出这番话,不由地感激涕零,连连叩谢。
这时,林翰走了进来,道:
“官家,知京都府卫平前来觐见。”
他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年逾八十的老头匆匆慢慢跑了进来,见房如雪无恙后,亦是跪在地上,痛苦道:
“臣是在是不敢想官家出现万一,国家因官家而重定九州,臣也是这般年纪方才遇上明主,真是报国还恩之际,若是官家万一,臣只得以死献忠了、”
房如雪看着这老者,心里也是颇为感慨,她伸出手扶住老者,说道:
"卫卿无须担忧,朕身体康健,不会有任何事情的,如今无恙,暂且放宽心来。"
卫平听到房如雪的保证,终于长松了一口气,抬头看着房如雪,问道:
"官家可知今夜之祸,究竟为何?"
房如雪闻言,不解地摇了摇头。
见房如雪不知,卫平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官家,此事颇为重大,臣听闻官家先是遇刺?后是突入起来的大火,相比是奸贼想里应外合,帮助刺客遁逃!”
他说到这里,眼神一凝,沉声说道:
"若是官家信得过臣,臣必将此事查探清楚!"
房如雪却是没有接话,只是给了林翰一个眼神,让他给卫平一块毛巾,好擦去脸上的污渍。
她是没有去通报各个大臣的,这些大臣,也是自发而来。
所以,此刻的她,并不敢走。
后面,估计各个相公,都会匆忙赶来。
而且,她也对此事感到奇怪。
她喊有刺客,无非是对于画卷里出现匕首,想通过此事来让外面守夜的班直快点过来,好调查清楚。
但没想到,这寝宫,突然就着火了,而且火势越来越大。
若不是天助,突然下起小雨,这火势,估计会势不可挡。
果然,又等了一阵子,大开的门外,一条火龙顶着大雨而来,几袭紫袍在火光之中显得格外耀目。
这正是赵熙所熟悉的几位相公,公阁之相,吕斯,枢密使刘海涛……
他们见到房如雪安然无恙,也是松了一口气,赶忙上前,对着房如雪施礼问安:
“臣听闻祸事之言,匆忙而来,敢问圣安?”
“朕躬安,诸位相公请起。”
房如雪虚抬了抬手,说道。
吕斯见此,也不多问什么,而是将目光投向地上跪着的赵熙,说道:
"赵太尉,你可知罪!"
"下官知罪!"
赵熙听罢,也不反驳什么。
作为守护紫禁城之人,居然在自己御下,出现这等大事,肯定是要为此负责的!
他心里清楚,这一场大火,不仅仅是意外,而是有人蓄谋已久的阴谋。
若是他没有猜错,这件事,或许跟那些刺客脱不了干系。
"你可知道,为何会突然起火吗?"
吕斯见赵熙认罪,又问道。
赵熙闻言,犹豫片刻,还是实话实说:
"下官无能,未曾察觉,此事,乃是有人故意纵火。"
"嗯?!"
吕斯闻言,脸色一变。
"你是说......是人为?"
赵熙看了一眼房如雪,见后者没有反对后,便轻轻点了点头:
“是的,当时下官过来的时候,整个圣街混乱不堪,想必是有人故意为之,好让刺客逃走。”
"你怎知是刺客所为?"
吕斯眉头微蹙,又问道。
赵熙闻言,不假思索,道:
"若是有心之人,定能想出办法将火引起,而且,当时那火势之猛烈,下官亲眼所见,根本无法阻止,只能尽量躲避火势蔓延。"
吕斯闻言,沉吟片刻,看向房如雪,问道:
"官家,您认为呢?"
房如雪闻言,眉头一皱。
她也想不明白,这件事到底是何人所为,为何偏偏挑选在她身边的人出现问题?
而且自己只是喊了一声,就吓得对方直接纵火了?
那么,这里面,恐怕确实是有想对自己不利之人,不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一声,就吓得直接纵火。
不过,她也没有表露出什么,而是笑了笑,说道:
"此事暂且不谈,先处理好这次火烧之事再说吧,现在还不是很了解情况,而且,越是紧急的时候,就越不能慌乱。"
说完后,房如雪又转向赵熙:
"赵卿,此事朕知晓了,你下去歇着吧,此事朕会彻查的。"
"谢官家恩典!"
赵熙站起身,拱手致谢。
"嗯!"
房如雪轻轻颔首。
待赵熙退下之后,房如雪的目光落在那些大臣的身上,说道:
"诸位相公,今日的事情,,你们可有想到什么线索,或者是有什么怀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