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曹操说一定不能在初春时打呢。
这个时候的外族虚弱,且忙碌,便是他们要打,边境的外族也不会出兵吧。
“曹将军,受教了!”
孙策对着曹操行了一礼,道:“经将军这么一说,我真是茅塞顿开啊。”
“那当初的匈奴在深秋、初冬时选择出兵,其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外族以及他们的牛羊、战马经过了一个夏天、秋天的休养早以及膘肥马壮,又马上要过冬季,急需抢夺物资以顺利度过冬季,是也不是?”
曹操微笑道:“的确是如此。”
“所以,我才刻意选择了在夏末初秋时动手。”
“在我的预想之中,我们与许云逸动手的前几个月,边境的外族不用动手,由我们来拖住许云逸的主要兵力。”
“当许云逸将绝大部分兵力都转移到阵前的时候,再由边境的外族出手给予致命一击,达到一个奇兵的效果。”
“那是大概率就是深秋、初冬之时。”
“被我们消磨了几个月的冀州军,后方失守,又对上了膘肥马壮,正是巅峰的外族军队。”
“还有我们从另一侧穷追猛赶,我倒是要看看许云逸这次又有什么办法来破这个必死的局!”
孙策大笑道:“好!好计策啊!”
“曹将军,我们就这么做,一定能大破许云逸的!”
“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曹操半眯着眼,“伯符,你我二人已经商议出了大体的计策,还应该把这件事告诉刘备,让他也早做准备才是。”
“不过,在与刘备的心中要切记,不可提及边境的外族之事。”
“否则,恐怕有变。”
“这是我们与刘备达成的默契,就要彼此配合着把这一场戏演完,你说呢?”
孙策微微皱着眉头,“曹将军,你说的道理我懂,也可以理解。”
“不过,我们不与他说清楚,他若是不懂其中的关键又该如何?”
“不如我们写一封密信,只交到刘备一人手上,其他人一概不止,这样既可以保全他的名望,也更加稳妥。”
然而,曹操却是道:“不必多此一举。”
“伯符,你太小看刘备,也太小看他身边的那位诸葛孔明了。”
“我们只用把他想知道的告诉他就够了。”
“他自然会想清楚一切,我们不必多言。”
听到曹操这么说,孙策只好点了点头。
他们三家诸侯之中向来是以曹操为主的。
而他往往是在听了曹操的决议之后再与周瑜、鲁肃商议,以免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鲜少与曹操争辩。
因为说到底,他更像是一位领兵打仗的将军,而不是那种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奇才。
那是周瑜要考虑的事情。
他想不懂,也没有太大的意愿想懂。
此次处理边境外族的事情,几乎是以曹操一人为主的,现在他更不好插手其中。
既然曹操说了这么做没事,那就这么去做就好了。
他又何必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