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在高台之上,看着大伙这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脸色愈发阴沉。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朕去年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鞑靼,如今才还朝几个月的时间,怎么又要兴兵。」
「不是朕喜欢杀戮,而是总有人想要招惹大明。」
「为了天下百姓计,为了千秋社稷计,朕情愿担上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声,也要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连根铲除。」
「番国公何在?」
郑和闪身而出:「臣在!」
「将倭国所做之事,原原本本告知列位臣工。」
「遵命!」
于是郑和面向文武百官,用他那细声细气,却颇具威严的声音,将倭国如何劫掠大明宝船金银,杀害随船将士一事,说了出来。
大明的百姓,骨子里都是看不起倭人的。
各级文武官员更是如此。
听闻倭国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捋大明的虎须,在场官员大多都义愤填膺。
现场瞬间骂声一片。
就连一向不喜欢对外用兵的太子,都觉得这次倭国做事有些过分了,实在是该给他们点教训。
朱棣见到大家群情激奋的样子,脸色好看了不少。
「朕今天和大家商议的,不是应不应该发兵,而是发多少兵。」
「是将倭国打的割地求和,还是一战将他们亡国灭种!」
户部尚书夏原吉第一个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话说。」
「讲!」
夏原吉一张老脸憋得通红,朗声说道:「如今大明国富兵强,臣掌管户部二十多年,从未有过现在这种不用为钱发愁的日子。」
「如今倭国不识天命,不仅纵容倭寇肆虐海疆,如今竟敢公然屠杀我大明将士。」
「老臣愿意全力支持皇上跨海作战!」
「而且为表心意,老臣愿意捐出一年俸禄,以充军饷。」
这话非常提气,朱棣站起身来,朝夏原吉点点头。
「夏大人高义!」
「朕代将士们,谢谢夏大人。」
一番话让夏原吉受宠若惊,赶忙跪地谢恩。
「皇上谬赞,老臣愧不敢当。」
「老臣年纪大了,上战场拿刀杀敌是不成了,只能是出点钱。」
郑和感觉时机已到,于是再次出列奏道:「皇上,臣这一辈子在海上的时间比陆地的时间都长。」
「如今跨海征讨倭国,臣愿随军做一名小卒,扬我大明国威!」
朱棣笑道:「番国公何必自轻,论海战,大明能比得上你的恐怕没有第二个人。」
「到时候,自然有你的用武之地!」
郑和大喜。
「谢皇上恩准!」
朱瞻圻上前一步,说道:「爷爷,孙儿也有话说。」
「讲!」
「倭国为祸大明已经有段时间,兴兵征讨,势在必行。」
「只是跨海作战不同以往,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方能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