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盐引是由圣上分发,可若是有朝一日圣上将发放盐引的权利下放了呢?”
李泰又是接连两个问题,几乎是直接让朱标的背后生出了一身冷汗。
盐务对于封建王朝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粮食,盐务出了问题,就如同大明境内所有地方都闹饥荒一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朱元璋造反起家,那朱标自然也清楚当百姓们活不下去了之后又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活下去……
实际上李泰是有些危言耸听的,历史上朱元璋的开中之法一直持续到了明朝灭亡,虽然有不少弊端,却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只不过李泰所说的同样也没错,开中之法也是明朝末亡的原因之一。
盐引只是换得了边疆军饷粮草,却令大明少了很大一部分盐税的收入。
而这盐也不是凭空变来的,盐场制盐的盐户们无法耕种,而朝廷却也无多余钱粮供养。
这些盐户自然也需要活着,因此朝廷不得不同意,交完一定的官盐之后,允许他们自己制作售卖一部分私盐,同样无需缴税。
想也知道,比起必须上缴的官盐,盐户们肯定对于关系自己身家性命的私盐更为注重。
也正是因此,大明中期时便出现了大量质量更好,价格却更便宜的私盐挤兑市场。
这也导致那时的大明盐务已经彻底崩溃,盐商们见无利可图,自然也不会再帮朝廷筹集军粮。
这样一来,朝廷既少了一大笔本应属于自己的盐税收入,却又不得不转头开始负责其边疆的军粮。
听完李泰所讲,李善长皱眉紧思,朱标同样因想到了后果而害怕不已。
许久之后李善长方才开口说道:“那依照你所说,这开中之法不应该实施下去?”
“那是自然!”
朱标却是知道李泰既然已经提出来问题,想必便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因此急忙问道:“李兄弟,你就别藏着掖着了,你可是已经想好了解决之策?”
李泰哈哈大笑一声,而后说道:“那是自然,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废除都转运盐使司,将天下盐务交于我一人之手,我每年给朝堂奉上足额的盐税和利润!”
李善长闻言顿时大喝一声:“放肆,你这竖子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说着,还有些后怕的看了朱标一眼,心里想着这话万一要是传到朱元璋耳中可该怎么办。
只不过朱标却不似李善长所想那般暴怒,而是疑惑道:“李兄弟,你真有办法一人掌管这整个大明的盐务?”
李泰微微一笑,突然转过身来到桌案前,简单收拾了一下被都转运盐使司弄乱的笔墨纸砚,而后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大字。
大明公私合营食盐股份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