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宰相再不好当,那也是宰相。
人一旦有了得失之心,行事自然就会谨慎甚至畏缩。现在的武元衡,有点理解郑絪、于頔那样的“伴食宰相”了,不是没有想法,只是多说多错、多做多错,不如不做。
于是这份诏书经政事堂用印,补齐流程,就发了出去。
……
“见过雁帅。”阿史那古丽雅用草原人最郑重的礼节,朝着雁来深深下拜。
在她身边,才五岁多的阿波也板着小脸,跟母亲一起行礼。
这孩子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诸多变故,刚到安西军的地盘时安静得几乎没有存在感,这几天跟玩家相处多了,变得活泼了一些,但还是比一般的小孩更懂事。
懂事的孩子惹人疼,雁来也缓和了表情,亲手将这一对母子扶起,“不必多礼。”
雁来本是体谅她们赶路辛苦,想让人休整一番,再提正事,却被古丽雅拒绝了,说是尽快把事情处理好,她才能安心。
既然对方如此积极,雁来自然不会拒绝。
在双方都有着强烈的意向、而且都不打算占便宜的前提下,商谈进行得十分顺利,古丽雅对雁来这边提出的要求尽数答应,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没能让阿波拜雁来做义母,反而要认大唐皇帝做义父。
其实一开始,古丽雅的归顺,只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
安西军的名声,她即使足不出户也听说过,那根本不是葛逻禄的军队可以对抗的。既然如此,不如用整个葛逻禄换取在安西军中的保障,反正那些她们都已经失去了,真正给出的只是一句承诺,或者说一个名义。
但是这一路走来,古丽雅真正被安西军的实力征服了。
传言里的故事非但没有夸大,反而太保守了,安西军不仅有最强大的军队,在内政治理和基础建设方面也让人惊叹。
古丽雅当过一段时间的执政者,所以更明白要做到这一切有多难,对雁来“天神之女”的身份便也深信不疑。除了神迹,她想不出其他的词语,用来形容自己眼中所见的西域。
所以对她来说,大唐皇帝的义子,还真不如雁来的义子有诱惑力。
搞得雁来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人家别的要求都没有,就只提了这个,还要被她拒绝。
但是吧……她看着个头已经到自己腰间的阿波,感觉自己让他叫一声姐姐也不过分,姑姑已经是极限了,义母她真的有点承受不来。
这个话题雁来不方便开口,郝主任就主动站出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古丽雅明白,身为大长公主的女儿、皇帝亲自册封的郡王,雁来跟皇帝是关系很近的亲戚,阿波做了皇帝的义子,也可以叫她姑姑。
而且长安更安全,也更方便阿波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至于到了长安可能会跟安西军疏远这一点,更不用担心,因为那边也有很多天兵。
这让古丽雅十分惊奇,那可是大唐的都城,在天兵口中,却像是她们自家的地盘一样。
她其实能想明白让儿子认大唐皇帝做义父的原因和好处,只是怕这样会断了跟雁来的关系,如今得到了这许多的保证,看着雁来那张比自己想的更年轻的面容,古丽雅的态度便慢慢松动了。
说通了这一点,别的便再无阻碍。
一干与会的官员本来还摩拳擦掌,准备引经据典,为安西军争取更有利的条款,结果对面太配合,根本没有他们发挥的余地,一个个颇有些怅然若失。
虽说白蹭的功劳也很香,但太轻松了也让人心虚啊……
好在
首先是写给朝廷的奏表。
虽然事实是古丽雅自己送上门来,轻轻松松就谈妥了一切,但这么写哪能突出安西军的劳苦功高
如何润色才能既让事情显得合理,又突出安西军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时还不能堕了安西军的威名,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然后是写给葛逻禄那位卡尔鲁克,但实际上是给天下人看的檄文。
正所谓“师出有名”,为了不让人以为安西军倚强凌弱,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是卡尔鲁克叛乱在先,而他们则是受真正的葛逻禄叶护和摄政可敦的委托,出兵帮忙平叛。
至于众人以为是重中之重的部分,军队的调度、粮草辎重的转运、战术讨论和安排等等……都是不存在的。
这群从大唐来的官员,终于有幸看到了玩家出征的真实场景。
天兵自带干粮、武器、马匹等物赶到龟兹城,以最快的速度汇聚成一支大军,只需雁来一声令下,随时都能出发。
事实上,这已经是配合他们的结果了。
主要是这次不赶时间,雁来就想尝试一下正统的出征是什么感觉,正好让这些跃跃欲试的文官体验一番战争的残酷。另外,好歹是以平叛的理由出征,古丽雅和阿波肯定也要跟随大军一起行动,方便招降和安抚葛逻禄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