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期待你更多的来稿,写出更多脍炙人口感动人的诗篇来。”
主编严辰又补充说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我们将会在下一期的《诗刊》上,做一个更正说明,署上你林火旺的大名,同时将前因后果简单讲述一遍。
同时,《一代人》这首诗歌,我们也将发表在下一期的《诗刊》上,我们这样的处理,你有什么建议么?”
“可以的!不过,严主编,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吧!”
林火旺知道这年头,诗人的影响力和杀伤力。
所以自己既想要保留这种影响力,以便后面借力用,又避免对现在自己和柳茹梦的生活造成困扰,他便对主编说道,“我希望可以隐去我和梦梦的真实信息,发表时也都用我笔名。”
说着,他又掉头看向记者钱淑珍道:“钱记者,这篇报道,和前面的先进个人报道,也应该区分开来,尽量给我们都用化名。”
“可以,没问题!这篇报道的重点,我也想放在警示相关单位和个人,注意身份造假和冒用身份的现象来。”
钱记者点点头,然后将这个注意事项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周围的那些知青们,却是一个个都恨铁不成钢啊!
别人苦求不得,甚至要害人性命去抢的回城机会和编辑岗位,林火旺这个“傻瓜”居然说放弃就放弃。
这东北农村有什么可待,有什么可留恋的呀!
还有那诗歌署名,这么大的名气,是个人都巴不得用真名呢!
现在又不是鲁迅先生所在的动乱年代,发表文章什么的有砍头的风险,搞得鲁迅先生弄了几百个笔名出来。
“好的!林火旺同志,你想要用笔名来发表诗歌,我们当然会尊重你的想法。那你取一个什么笔名呢?”
主编严辰却是很能理解林火旺的做法,毕竟他可是太知道文人用笔名的重要性了。
甚至不同的笔名,发表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反而会让自己更没有负担,思想也更放得开。
“就叫海子吧!好不好?”
这时,柳茹梦也插了一嘴,笑着说道,“阿旺,你第一首写给我的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激起了我对大海的向往。
当时我就在想,以后我给你生了宝宝的话,一定要在名字里取一个海字。
现在倒好,我先给你取一个笔名吧!
海子海子,大海的孩子,我想身为大海的孩子,享受广阔无比的母爱,一定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吧!”
“海子这个笔名不错!寓意也好。”
主编严辰也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林火旺。
其他的知青们也都无比羡慕地看向柳茹梦,竟然可以给林火旺这样的大诗人取笔名。
二代们也在琢磨着,“海子”这个笔名,听起来就很有逼格和文化的样子。
但……
现场最震惊的人,却莫过于林火旺本身了。
因为“海子”正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正作者的笔名呀!
按时间算来,此时的海子,还在安徽的农村,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年。
他是将在两年之后,十五岁考入北京大学的法律系,在大学期间才以海子这个笔名,来创作诗歌作品和发表的。
而现在,柳茹梦居然阴差阳错之下,给林火旺取了一个“海子”的笔名。
这种感觉,就仿佛是错乱的时空轨迹,在被干扰过后,又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自行修正了一般。
又如何能不让林火旺这个重生而来的人,感到无与伦比的震惊呢!
“怎么?阿旺,你要是不喜欢这个笔名的话,我们可以再取一个。不用一定采纳我的,我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见林火旺愣在那,柳茹梦还以为是自己取的笔名,林火旺不喜欢呢!
“不用!就用海子这个笔名吧!我挺喜欢的,而且简单好记。”
回过神来的林火旺,却是一口咬定了这个笔名。
因为他觉得,这或许就是天意了吧!
而且,林火旺也想看看,自己先把海子这个笔名占了,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出来。
会不会影响到原本海子的人生轨迹,改变他的诗歌创作理念和思想呢?
或许,就能彻底改变,海子最后卧轨自杀的命运了呢?
“行!既然如此的话,林火旺同志,我们就用海子这个笔名,来在《诗刊》上发表你的所有作品咯!”
主编严辰点点头,将这事给确定了下来。
……
而此时,在遥远的沪上,某个小弄堂里。
郭琳娴午睡起来,正端着马桶准备到弄堂外的公厕里去倒时。
突然一辆军用吉普车开进了弄堂口,在她的面前停了下来。
一名身着军装,虽然身体有点佝偻,却硬挺着的熟悉身影,从车上大步跨了下来。
“阿娴!”
这一声亲昵的叫唤,立马就让郭琳娴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国鹏!是你么?真的是你!你……你平反了?”
郭琳娴一阵尖叫,然后立马丢下马桶,整个人朝着丈夫飞扑了上去。
“是我!对!没错!我平反了,恢复工作了。比想象中更可一点。
都要多亏了老周呀!上面突然开始开展了一项特种军队训练任务,就想起来给老周插了个队先平反调去当总指挥官。
老周又想起了我来,见到首长时,提了一嘴我的事,然后我也平反了。
哈哈!我们的女儿梦梦呢?她是不是下乡插队去了?现在在什么地方?”
柳国鹏拥着妻子,爽朗的大笑道。
多年的被打压与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他这位共和国将军的脊梁与精气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