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5章 见过挨打现场直播吗?现在这就见过了(1/2)

“呼——好吧,约翰,你来说说看,现场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

随着刚刚被中断的直播信号再次恢复,一直指望着靠和BBC的现场直播,来找点“赛博乐子”的周正也一下子来了劲。

无需乔什带人冒险渗入现场,和BBC这高清直播画面,已经将现场的打击后效如何完整呈现。

起码这一次,周正真得说一声“谢谢西方记者”,帮自己解决了“确认打击毁伤效果”的一大难题。

在周正的定睛凝视中,镜头另一侧名为“约翰”的男记者,也终于平复了方才剧烈不已的喘息、缓缓开口。

“原本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主持人,可谁也没想到敌人的突然袭击,会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如此之快。”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起初是响起震耳欲聋的防空警报,那声音在响彻天空的一瞬间,就彻底吓坏了现场所有人。”

“我从未听过如此刺耳的防空警报,从来没有,哪怕电影里都没听到过。”

“那声音就像是我小时候,我爷爷跟我讲当年伦敦大轰炸期间发生的故事一样。曾经的我不明白所谓的‘防空警报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人们是何等的慌乱与胆怯。”

“但这次,我不仅明白了,而且真实地感受到了。”

“喔,这听上去很糟糕,是的约翰,非常非常糟糕。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事,和屏幕前的所有观众朋友们向你表示慰问,对你的职业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坐在伦敦演播室,与非洲这边远程连线直播的主持人,那是相当会来事。

只此三言两语,便表达了人道主义关怀与同情,且与屏幕前的“自由世界观众们”建立起了共情联系。

很快,在直播连线的另一头,听清了主持人最新发言的记者,随即继续开口。

“谢谢,主持人,现在让我们继续谈论现场情况。”

“在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几乎没用多久,所有人很快就乱作一团。”

“未来科技部队保持着一定的秩序,但他们似乎接到了紧急命令,不顾一切地想要赶紧撤离此地。”

“当时没有人来维持秩序,也没有人来指挥疏导交通。媒体们的采访车,很快就和未来科技部队的军车队挤在了一起,现场交通一时间拥堵不堪。”

“那些大块头的装甲战斗车辆堵住了去路,被卡在中间的车又被后面的其它车堵住,没有车能动弹的了、更让不开道路。”

“情急之下有人跳车逃命,有人咒骂着让前方的车快点动起来,当时真是又乱又糟。”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轰炸——好吧,我并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军事武器,可能是某种航空炸弹或者导弹。就像是流星雨划过天边一样,拖曳着赤红色的尾焰,从很高很高的空中极速落下,直到在距离地面很近的高度上轰然爆炸。”

“等等——约翰,你是说——流星雨?是这种形容吗?”

演播室中的主持人听起来相当诧异,在此之前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武器形容。

面对直播连线中,传来的这难以置信话语。

身在打击现场,且确信自己一定不会搞错的记者,只是缓缓点头。

“没错,主持人,就是像流星雨划过天边一样。”

“你知道的,我了解一些武器装备,但我还从未见过这种打击方式。航空炸弹似乎根本不可能从那么高的高度极速落下,我猜——我猜那橘红色的火焰,可能是和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产生的结果,就像我刚才说的,和流星一样。”

“和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

闻言的主持人一愣,面露疑惑思索的表情,也随之立刻回道。

“OK,稍等一下,约翰。我们这边请到了皇家空军退役上校埃文斯,来做客演播室,现在请专家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说完,不待连线另一头的记者回话,原本的直播镜头当即完全切换到了演播室这边,只见主持人再度发问。

“埃文斯上校,请问您可否为我们解答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和记者描述来看,敌军到底动用了怎样的武器?”

“喔——我想这并不难以回答,主持人。”

尽管英国皇家空军,早已不复往日光辉。

如今已经沦落到和德国空军半斤八两、哥俩好的程度,突出一个“五十步比百步,咱谁也别笑谁”。全国上下所有能飞的战斗机加起来,有没有曾经的殖民地——印度人的零头多,那都不好说。

但这位埃文斯上校,到底是经历过浓厚军事底蕴和强专业素养熏陶,是真刀真枪上过马岛战争,驾驶鹞式战机参与过实战的男人。

所以哪怕皇家空军再拉胯,但所谓“对事不对人”。

真有两把刷子的埃文斯上校,还是能讲出些专业分析来的。

“就像记者那边刚刚所描述的,如果是某种高精度打击弹药,通体散发着橘红色的炽热火光,从极高的空域高度突入落下的话、那么大抵很有可能是大气层外的打击武器,因为再入大气层时的剧烈摩擦燃烧,才有这种视觉效果。”

“大气层外的打击武器?上校,你是指‘天基武器’吗?这听上去似乎很科幻。”

“并不一定,主持人。”

闻言的埃文斯上校兀自摇头,不待对方发问,紧接继续说道。

“天基武器实际上并不成熟,以人类目前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说,还做不到将这种概念性武器实用化,更无谈实际部署参战。”

“但并不只有天基武器能打出这样的效果,人类现有的武器库中,同样有武器可以做得到,比如说弹道导弹。”

“起码对一部分高性能弹道导弹而言,当弹道导弹完成上升段弹道时,它会飞出大气层外,在此过程中抛弃掉燃料耗尽的助推段。在最终的末段打击期间只保留弹头,依靠重力加速度再入大气层,并以极高的打击速度突破可能的拦截、完成打击。”

“所以如果敌军所用的打击武器,真的被证实为就是弹道导弹的话。那么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景象,毋庸置疑就是末段打击时的情景,这与记者刚才的目击描述完全相符。”

“喔——有意思,这听上去很像是——运载火箭的发射?”

面对主持人的试问,上校的回答依旧是缓缓点头。

“没错,弹道导弹本质上就是携带了弹头战斗部的运载火箭,它们的原理基本上完全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武装力量会将他们的弹道导弹部队称之为‘火箭军’,比如遥远东方的那些中国人。”

“明白了,感谢斯蒂文上校在演播室现场,为我们所有人答疑解惑,现在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回现场那边。”

说完,镜头随着主持人的话音再度一转,切换回了非洲现场那边。

只见方才还正对镜头做解说的记者,眼下已经带着随行的摄像师一起,来到了刚刚落下密集钢雨的打击范围之内,做确实称得上“够胆”的近距离冒险采访。

“约翰?你在吗?我似乎看到你已经来到了轰炸现场,这真的不会有问题?”

通过佩戴在耳边的耳麦,约翰记者清楚地听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主持人“关心”。

要说不害怕,那当然是假的。

方才未来科技部队被炸得有多惨,如何尸横遍野、伤亡惨重,那一幕幕至今仍在记者脑海中挥之不去。

甚至可能这辈子都忘不掉,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估计晚上一闭眼就会是今天这一幕。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本身就是个“打工牛马人”的记者,此行是肩负着重要直播任务而来的,这是考核其业绩与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更不消说眼下又突发如此大事,这对任何媒体工作者而言,都是百年难得一遇、搞不好整个职业生涯里都不会遇见一次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采访的机会难得,离大新闻如此之近。

确信自己的“功成名就”荣获新闻大奖,乃至“荣华富贵、纸醉金迷”与否就在此一遭。

鼓起勇气决定深入打击现场的记者实乃铤而走险,在不确定敌人是否还会追加二次打击的情况下,为了最具时效性的新闻不惜以命相搏。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资本对人的“深度改造”。

让人可以为了钱和贪欲而不计一切,无需任何外部力量驱使便能自己行动起来,正如这私欲熏心的记者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jjtxt.org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