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终都不觉得单靠自己和手中的外挂,就能把事业推进到如今这步成就,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集体功劳。
对于安格雷即兴演讲,发表的这一通现场致辞,周正自然是满意的。
脑子里充斥着个人英雄主义的二逼害群之马,老老实实哪儿来滚哪儿去。
我周某的破庙太小,容不下您这尊大神。
唯有安格雷这样的精神与发言,才是周正自始至终致力于推广普及的对象,试图令其在整个集团内深入人心。
目前来看,进度和效果还算不错。
不止是安格雷一人,现场的军事宣传部摄制组也对此报以高度认可赞同。
肉眼可见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的周正,对此也是倍感欣慰。
“以你的经验来看,效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和弥补的不足点?”
现场摄制组当中,有一人是颇具经验的老手——来自瓦格纳的谢列夫中士。
在从俄军转隶瓦格纳之前,谢列夫就隶属于俄空天军军事宣传部门,且和通常的瓦格纳战斗人员不一样。
他之所以能来到瓦格纳,那当初也是被瓦格纳高层看中了拿过奖的军事宣传技能,认定有助于瓦格纳推广自身、扩大影响力,才开出了三倍于同级别战斗员的高薪,将其从俄空天军给挖了过来。
之后的经历倒是颇为曲折。
先是跟随第一批瓦格纳远征军,跑来利比亚开展业务。
随后又被调遣至中非,长期从事与当地政府军协同的军事宣传工作。
再往后又被位于圣彼得堡的瓦格纳集团总部一纸调令、征调回国,陪着厨子老板到处兜风转圈。下过监狱拍重刑犯、上过火线拍阿尔乔莫夫斯克实战场景,基本上是把瓦格纳从头到尾的大事全参与了。
除了“厨子武装上访”那事,那次倒是没去。
正好赶在阿尔乔莫夫斯克战役结束后不久,谢列夫和最后一批收尾的战斗部队一起获准轮换、回后方休假。没曾想恰好因此而躲过一劫,没有作为厨子老板的身边跟拍人,被卷进此次漩涡事件当中。
在“厨子武装上访”事件结束后不久,嗅到气氛不对劲的谢列夫怕被牵连,是假也顾不上休了,立刻发动关系请求被调往非洲分部并获准。
后来之事只能说是果不其然应验,阿尔乔莫夫斯克一战是瓦格纳的最巅峰,同样也是日落前最后的辉煌,从此开始急转直下走下坡路。
因“政治嗅觉”敏锐,而堪堪躲过一劫的谢列夫。
因为态度良好,自主申请“发配边疆”,而成了与厨子老板关系密切的身边人中,为数不多没有被调查清算的人。
当然,这其中的主因,还是因为他就是个拍视频、剪片子的主,既不参与军事指挥也不参与瓦格纳的商务行政。
说是个普普通通的瓦格纳一般兵,倒也不是不行。
另一边,本身就不认可俄军在这件事上做派的阿尔西姆,也愿意接收“寻求避难”的谢列夫,重返中非来避避风头。
那毕竟阿尔西姆的中将老爹还是现役,手握大权在位位上坐着,门生徒弟遍布整个俄空降军。
俄军内部的高层同僚们,也不好就此事再多说什么。
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是找人家中将儿子的麻烦。
得益于此,阿尔西姆率领指挥的这支瓦格纳支队,也成了瓦格纳集团当中现状最好的一支部队。
一方面是因为“关系户”的缘故,而被俄军有针对性地绕开,没找什么麻烦。
再来就是因为周正这个重要合作伙伴,在物质上基本不受限制、未曾有过太大的短缺,该打的仗、该换的装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着。
理所应当的,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的谢列夫,也混得不错。
中非环境是苦了点,但起码有阿尔西姆罩着安全无忧,不用担心在国内那样,被某些阿谀奉承之人暗中来一手“兄弟,借你人头领个军功”。
而当听到周正急需一个军事宣传人才,发挥出俄军军宣那样的功力,来辅助安德罗集团新组建的军事宣传部门时。
起码对周正算得上相当仗义的阿尔西姆想都没想,立刻便把自己手下这“头号军宣人才”,给周正派了过来。
并且声明不用还了,这人以后就跟着你了,只要把工资给人家照常发上就行。
一边向谢列夫询问着拍摄效果如何,一边回想起以上种种的周正。
不由暗自感叹这“厨子武装上访”,还真是自己的“福报”,经此一事一下子给自己送来了不少人才。
看来下次再去圣彼得堡的时候,还得再到厨子坟前祭拜一下,多少得说一声“谢谢厨子”。
也就在周正寻思着这些“有的没的”之事时,全程负责指导本次摄制工作,外加现场培训带徒弟的摄制组长谢列夫,也向着一旁的周正认真解释回道。
“大体情况上是没有问题的,发言人第一次上台就有如此效果,这还是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的,他确实有着不错的功底和十足的天赋。”
“接下来的话——嗯,我想想,应该在神态上再加以改进,是这样没错。”
“发言人要给观众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背景、陈设布局、发言内容,音调语气的把握,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还有表情神态。”
“他的话,略微有些僵硬,如果再能‘活’起来一点,效果会更好。”
“不是说目前做的不好,事实上这已经很出色,能超过全世界绝大多数军事发言人了。但人是活的,不是读稿机器那样的死物,必要的神态表情变化还是得有的,哪怕是在严谨科学的军事领域,这和气质一样重要。”
“您应当见识过我‘前老板’的发言,对不对?实话说他上镜的效果就很好,不是因为他的气质或是音调怎样,事实上他都不如我们现在的发言人。”
“恰恰是因为他对表情神态把握地非常到位,该张了张、该松了松,灵活且自然,能跟着观众的心境起伏来走,自然就能收获人心。”
不知是怎么了,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导致的错觉。
总之,当周正一听到谢列夫,说起他的“前老板”这关键词时。
知道厨子发言上镜时那些仪表神态,是经过面前这位“瓦格纳高级编导”谢列夫一手调教策划的周正,耳边总是会隐隐响起一种声音,一种非常熟悉的声音。
“绍伊古!格拉西莫夫!”
兀自摇头,感觉自己大抵是幻听了的周正,最终只能感叹一句还是咱老祖先有智慧,真他妈“音容宛在”了事。
“好吧,那接下来的具体调整工作,我就交给你了。”
“安格雷,你跟谢列夫也多沟通合作,他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毋庸置疑的。瓦格纳能有今天的宣传效果,他起码贡献了三成,不,至少是四成的功劳。”
“我们要复制这一切,让我们的部队也能在世界范围内打出知名度。互联网阵地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得竭尽全力去打好这场‘线上战争’。为此需要我们整个集体的全力以赴,有劳同志们了。”
周正的情绪调动能力是到位的。
一番话下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将自己视作了集体中的重要一份子,无不铆足了力气准备大干一番。
而做完了这一切的周正还不算完。
简单收拾收拾,休息一晚过后。
待到明日,就得应付那位“将军家的女儿”、“斯拉夫超人的大妹子”专访,这才是周正要好好寻思该如何应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