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商量了一通,觉得最少得五百两起步,因为这事闹得大了,若是再捐少了,恐怕不会起任何作用,反会惹更激烈的唾骂。
如今正是挽回各家名声的时候,必须一个让些平瞠目结舌的数字。
最后一番商议,最少的家五百两,其他家各自六百、八百不等,董家自然要凑个整数,一千两。
这个数目都是征得各家老爷同意后,才定下的。
定下后,个管家驱车去了县衙。
到了方,点名要找杀倭英雄兼兵团团长薄春山,以前他们到了这,哪怕是找人办事,也是倨傲的,这回倒好,个个笑容可掬,和蔼的不得了。
见了薄春山后,更是满脸笑容。
又是说误会,又是说自家老爷道后就自己训了,本想补上,没想到手里事多太忙拖延了。
反正就是一通彼此都心肚明的瞎话,薄春山也就跟他们打马虎眼,总之银子到手了就行。
第二天,县衙外的八字墙就换了告示。
顾明的名字首位跑到末尾,之前个十两,如今还是个顺序排的,后面的数额却全然变了样。
.
这件事其实关注的人不少,王捕头就算一个。
他本以为薄春山要跟自己抢捕头位置,谁人家一跃成了兵团团长。
当时消息传开,王捕头心里五味杂全,复杂极了。
可俗话说的好,你有多大本事吃多大碗饭,你一个新的,还三天两头就告假,担起这么大的胆子?
至少就王捕头所,这县衙里等着看薄春山笑话的人不少。
壮班边敷衍了事,下面征役征不到,多少人等着组建兵这事熄火,当然也有不少人瞄准了薄春山的位置,只等他办砸事退位让贤。
可先不说人征不征的到,至少人家有本事弄银子,这千两一拿,就靠砸银子也人数给砸够。
其实没人觉得薄春山募银,是为了给兵配备兵器,县衙配备的薄皮大刀怎么不用了?有些壮拿着锄头当兵器也不是没有的!
很多人都以为薄春山募银就是为了另辟蹊径,以财帛动人,就为了这兵团组建起,也免得县太爷刚对他有些器重,就差事搞砸了。
如今有了银子,这差事乎成了一大半。
王捕头有种感觉,这薄春山的势头估计是压不住了。
消息也传到了郑主簿。
听完后,郑主簿道:“倒是个聪明人,只是这事办的不聪明,得罪的人太多。不过他既做了,就做了,县太爷不发话,也没咱们发话的余,让人盯着他些,么多募银在他手里,可千万莫挪为私用才好。”
与此同时,一直关注着这事的钱县令也没漏下。
他正在跟自己的师爷喝茶。
“这薄春山看是个可造之材,没办法想办法,没银子银子,倒不负本县对他的期望。”
想想也是,他就是嘴一张,光说空话,不见实际,就让薄春山去组建兵。
这差事其实不好做,让薄春山去组建是顺势为,毕竟是本县的杀倭英雄,有这个势头也好办下面事。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给,就是个空壳子,不组建起,可全靠下面人有没有本事。
反正钱县令对薄春山是很满意,因为他之前就料想过,最大的难关就是缺银子,可你让他银子也不可。如今薄春山虽是得罪了一批大户,银子弄了,让钱县令看,这事就算成了。
至于得罪人?反正又不是他得罪的。
至于郑主簿些小动作,钱县令其实没放在眼里,在他看都是小事,无伤大雅。
.
不提这些,有了这么个开端,剩下的募银行得极为顺利。
吕田经过这两天心情的大起大落,如今对薄春山是心服口服,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么一招。
如今他们上哪家募银,对他们是和蔼可亲得很,掏银子也爽快,还有人私下给吕田塞银子的,就为了向他打听别家都捐了多少,还有让他在告示写名字时,同等数额情况下,自家名字往前写一些。
“山哥,县衙经有人向我打听,兵的工食银补贴多少,还有没有其他补贴。”
这是告示上,‘补贴工食银、以及犒劳奖赏’起作用了?
告示可不是薄春山随便让人写的,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作用。
“跟他们说不急,很快就有章程。”